亚洲精品v日韩精品,国内永久免费crm系统,18禁黄网站男男禁片免费观看,亚洲欧美日韩愉拍自拍

機床網
機械:日韓機床產業發展的啟示
2023-07-26 09:46:47

       日本金切機床產值全球第二,2021年日本金屬切削機床產值76.82億歐元,全球占比15.33%,僅次于我國。2021年韓國金屬切削機床產值30.55億歐元,全球占比6.10%,位居世界第五,其中出口占比達60.65%。本文通過梳理日韓機床產業發展歷程,發現政策支持對日韓機床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同時,汽車產業作為政策放大器,帶動了日本機床產業快速發展。


核心觀點

日本機床領先全球,產值全球第二,出口占比70%

日本金切機床產值全球第二,2021年日本金屬切削機床產值76.82億歐元,全球占比15.33%,僅次于我國。日本金切機床較早實現國產化,1984年,日本機床產值國產化率約95.1%,基本實現自主可控。作為機床強國,日本機床憑借性能和性價比優勢,展現出了非常強的全球競爭力,自1996年起日本機床出口占比穩定在70%左右。日本機床產業鏈發達,核心零部件供應能力全球領先。關鍵零部件均有較強的本土品牌,對日本本土機床公司的毛利率也有一定貢獻。


政策支持對日本機床產業發展至關重要

日本政府分別在1956年、1971年和1978年推出《機振法》、《機電法》、《機信法》,以此為核心政策框架,予以本土機床產業保護和金融工具支持。一方面,通過外匯限制進口、限制外國資本滲透、引導良性競爭;另一方面,通過研發補貼、低息貸款、專項貸款、折舊法案等金融工具支持本土機床企業發展。另外,日本同樣重視機床產業鏈發展,積極推動核心零部件國產化,并且在人力成本上升及機床需求柔性化趨勢下積極推動數控機床發展,受此影響,在《機電法》和《機信法》實施期間,發那科營業收入快速提升,1973-1984年營收CAGR為27%。


汽車產業作為政策放大器,帶動日本機床產業快速發展

汽車作為金切機床下游最大應用,與金切機床行業高度相關。相較于美德主要發展大型機床,日本因地制宜,結合自身汽車產業優勢,集中資源發展中小型數控機床。60年代到90年代,日本機床產業的高速增長與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密切相關。從1960年到1990年,日本汽車產量從48萬臺提升至1348萬臺,CAGR為11.75%,日本機床產值也從452億日元提升至1.3兆億日元,CAGR為11.86%,產值達到歷史最高值。汽車產業作為政策放大器,帶動日本機床產業快速發展。


與日本類似,韓國機床產業發展同樣離不開政策扶持

2021年韓國金屬切削機床產值30.55億歐元,全球占比6.10%,位居世界第五,其中出口占比達60.65%。在韓國本土機床產業發展過程中,韓國政府同樣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來扶持本土機床產業,通過匯率控制和法規限制設備進口,保護國內機床產業,并通過政府出面擔保、優先貸款支持鼓勵下游用戶使用國產設備,推動機床國產替代。


風險提示:宏觀經濟波動,核心零部件進口受限,行業競爭加劇。


正文

日本金切機床產業領先全球

日本金切機床產值全球第二,且近年日本機床出口占比穩定在70%左右

日本金切機床產值全球第二,僅次于中國。2021年全球金屬切削機床產值501億歐元,其中,日本金屬切削機床產值76.82億歐元,占比15.33%,全球排名第二,僅次于我國。


日本1984年便基本實現了金切機床自主可控,作為機床強國,目前日本機床主要用于出口。日本金切機床較早實現國產化,1984年,日本機床產值國產化率約95.1%,基本實現自主可控。作為機床強國,日本機床憑借性能和性價比優勢,展現出了非常強的全球競爭力,自1996年起日本機床出口額占比穩定在70%左右。


日本機床產業鏈全面領先,整機及零部件協同發展

日本機床企業全球領先,產值數控化率基本維持在90%以上

日本機床企業綜合實力全球領先,2019年全球機床收入Top 10中日本獨占五席。參考“中國先進制造技術論壇”的文章《數控機床七大梯隊,你用的處于哪個梯隊?》,將全球加工中心領域企業分為7個梯隊:


1) 第一梯隊:第一梯隊為最高端品牌,以瑞士、德國公司為主,如瑞士米克朗、瑞士寶美、德國巨浪等,上述公司產品售價在150萬以上,加工精度極高但產量極低;


2) 第二梯隊:世界機床前十強企業多數處于該梯隊,包括德國德瑪吉森精機、日本山崎馬扎克、日本牧野及美國MAG,產品售價為80-150萬,特點為質量領先、市場占有率高;


3) 第三梯隊:臺灣地區、韓國等公司多位于該梯隊,典型公司有韓國斗山、臺灣東臺、臺灣永進等,產品售價為45-80萬,國內一線制造業企業批量購買的最佳選擇,可靠穩定;


4) 第四梯隊:國內知名企業和臺企多數位于此梯隊,典型企業產品價格為32-45萬,雖然精度略遜一籌,但是性價比高,同樣成為了高水平機械加工企業中的主力機型,具有較多的市場保有量。


5) 第五梯隊:國內市場銷量最大的梯隊,售價25-32萬,該價位機型雖然銷量大,但是品牌數目眾多,產品同質化嚴重,競爭白熱化;


6) 第六梯隊:該梯隊企業規模較小,該梯隊產品是預算緊張的中小企業的選擇,但是產品精度低、穩定性差,售價多在18-25萬;


7) 第七梯隊:該梯隊的加工中心為用戶自行購買部件由代裝游擊隊組裝,產品質量參差類似于開盲盒,取決于代裝技師水平,價格可低于18萬。



2012年至今,日本機床產值數控化率均維持在 90%以上。根據METI,2021年日本機床產值數控化率為93.12%,產量數控化率為83.28%。作為對比,2021年我國機床產量數控化率44.85%,與海外機床強國差距較大。分品類看,日本各品類機床產值數控化率均超70%,日本機床高端化優勢明顯。


日本本土機床產業鏈發達,核心零部件國產化對毛利率有一定貢獻

日本機床產業鏈發達,核心零部件供應能力全球領先。數控機床主要部件包括數控系統、傳動系統、光機、輔助系統等,傳動系統主要包括主軸、絲杠、導軌、擺頭等。數控系統領域日本有發那科、三菱兩家巨頭,傳動系統有THK、NSK等全球知名品牌,光機和輔助系統方面,日本也有全球龍頭企業,且均具有一定技術優勢。


數控機床關鍵零部件成本占比50%,日本本土機床產業鏈發達,對毛利率有一定貢獻。數控系統、傳動系統對數控機床加工能力有直接影響,且成本占比較高。2022年,日本機床龍頭企業毛利率33%-59%,顯著高于國內機床廠,作為第一梯隊的德瑪吉森精機毛利率高達59%。相較而言,除個別企業外,國內機床上市公司毛利率普遍在26%-27%。


政策支持對日本機床產業發展至關重要

日本以《機振法》《機電法》《機信法》為核心政策框架,予以本土機床產業保護和金融工具支持。日本支持機床產業發展的核心框架是《機振法》《機電法》《機信法》,享受貸款、稅收、補助金、折舊率、價格、外匯配額等財政、金融、稅收方面的優惠。一方面,日本通過進口管制、限制外資投資保護國產機床免受外來機床企業沖擊。另一方面,日本通過研發補貼、低息貸款、專項貸款、折舊法案等金融工具支持促進本土機床企業發展。這些政策具有一定的科學合理性和針對性,相較于發展適用于航空航天等重型工業的大型機床,日本因地制宜,將政策集中于促進小型通用機發展。


法律法規體系:以《機振法》三部曲、《機電法》、《機信法》為核心

1956年日本推出《機振法》支持機床及零部件企業。1956年5 月日本通產省制定《機械工業振興臨時措施法》(簡稱《機振法》),以17 個業種為對象,將其分為基礎機械、通用部件和出口特定部件三類。其重點是振興基礎機械和基礎零部件,同時對國外先進機床的樣機進行性能和結構分析,為機械加工業的發展,包括數控機床的發展打下扎實的基礎。


《機振法》分別于1961年、1966年在國際競爭能力和資本自由化兩方面進行了兩次修改和延長,直到1970年結束。第一次修訂后的機振法重點放在加強國際競爭能力上,在此期間設立了“日本機床出口振興會”。第二次修訂后的機振法是以資本自由化為重點,在建立專業化體制、更新設備方面制定了具體措施,并指定 8 種機床為重點產品,規定了計劃期末的質量性能、產銷及設備投資指標。


《機電法》確定了機械工業與電子工業相結合的目標,使機械工業現代化進入新的發展階段。1971 年鑒于機械和電子儀器已逐漸實現一體化,日本通產省又制定《振興特定電子工業及特定機械工業臨時措施法》即《機電法》。1973 年石油危機后,日本政府對產業政策作了重大調整,提出今后發展產業的三省方針,即大力發展省能源、省資源和省人力的產業,日本機床數控化率急劇上升。1980年日本機床產值數控化率達 50%,從1978 年起日本數控機床產量超過了美國。


《機信法》明確把與微電子工業有關的電子機械產業和信息處理產業、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產業相聯系,促進電子機械設備以及振興軟件開發。1978年《機電法》到期,通產省又制定《特定機械情報產業振興臨時措施法》,即《機信法》,規定了預備開發的若干高級數控機床,例如能進行精度補償的高精度數控機床、多目標同時控制的數控機床等,這些為微電子工業、精密加工業的發展,高尖精產品的生產創造了條件。


此外,日本政府針對機床發展制定了多項法規,用以保護國產機床產業。《機振法》以每年頒布的《金屬機床制造業合理化實施計劃》對產業發展的細節進行調整,系統地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促進日本機械工業的全面發展。


政策助推工業自動化,日本工業自動化龍頭企業發那科深度受益發展。在三個核心法律法規的推動下,日本工業自動化程度提高,其中數控機床憑借高效率、高精度以及柔性度高的優點更加適應汽車行業、電子行業的零部件生產,使得日本制造業逐漸從傳統機床向數控機床的過渡。在《機電法》和《機信法》實施期間,發那科營業收入快速提升,1973-1984年營收CAGR=27.05%。


日本因地制宜,通過行政干預和金融支持共同推動機床國產化

行政干預:通過外匯限制進口、限制外國資本滲透并引導良性競爭

1) 限制進口:機床工業發展初期,日本一直對大型成套設備國產化實行外匯配額、進口數量配額和許可證制度,在關稅和進口管理上也采取了措施:1962年以前用外匯進口機床必須逐一得到審批。如果有同一種的國產機械,即使性能上有若干差別也還是要勸其購買國產機。日本經濟振興初期,為了仿制設備,甚至規定只允許進口一臺套樣機。


2) 限制外國資本滲透:為了保護日本的民族工業,日本大藏省也十分謹慎地注意減少外資進入,盡量避免外資購買本國企業股票,外資進入要經嚴格審批,對戰略性工業部門在國內技術接近過關前,限制外資滲入。


3) 引導良性競爭:對那些不利數控機床整體發展的行為政府也進行積極干預、限制,如限制不利行業發展的機種、規格和盲目的過度競爭等。


金融支持:研發專項資金、專項貸款、特別折舊法案鼓勵下游客戶采購國產機床

日本政府通過開發研制高技術產品政府撥款支持機床產業發展。日本在鼓勵引進技術的同時,又提出“一號機進口,二號機國產,三號機出口”方針。1953年日本政府設立“機床新品種試制補助金制度”,以促進機床公司從仿制向自行設計過渡。日本政府于1953年向20家機床廠發放試制國產機床補助金1億日元,1954年向19家發放補助金9500萬日元。1954年成立“外國機床性能特別審查委員會”,對國外8種名牌機床產品進行了系統試驗,包括設備結構、切削性能加工精度等,1955年為研究外國機床補助2500萬日元,1956年又撥出1600萬日元補助金用來研究進口機床,并組織聯合攻關。在一些條件較好的工廠、國立機械研究所和國立大學的研究機構中開展新技術研究。很多項目由通產省立項和投資,計劃吸收了有關專家的意見,通過審議決定,以通產省技術院實施,吸收企業和大學參加。如“超尖端加工系統”項目國家投資150億日元,期限8年(1986-1993年)。


日本開發銀行提供貸款支持,為數控機床企業發展提供多渠道融資。據日本統計,第一個《機械工業振興臨時措施法》執行期間(1956~1960年)日本開發銀行給22個行業的企業共提供貸款106億日元,由世界銀行給日本15個行業的企業提供貸款31.4億美元,向美國進出口銀行(EXIM)為日本13個行業的企業借來貸款17.5億美元。


日本政府通過折舊法案和稅率調節扶持特定產品。指定日期內將所提供的對象設備用于規定的行業(制造業等共19種行業),且將其用于指定業種的中小企業,第一年可享受30%銷售價格的特別折舊,或可享受7%的稅額扣除。


日本采取關稅保護政策促進機床產業出口。日本入關(GATT)后,仍制定了《外匯和外貿管理法》、《租稅特別措施法》。隨著出口免稅政策的逐步取消,對出口商又采取了相應補償制度。日本50年代入關前后,關稅負擔率(關稅收人/進口額)平均為3.7%。到1964年,由于《關稅定率法》的修改,關稅負擔率反而上升為7.7%。


美國扶持+政策支持,日本機床產業在50年代進入飛速發展期

50年代前:日本機床產業一波三折,緩慢發展

1950年前,受制于多方面因素,日本機床產業發展緩慢。1889年池貝鐵工廠建立,日本第一臺機床誕生,標志著日本機床工業的萌芽。1904年爆發日俄戰爭,大量軍需產品急需機床生產供應,這極大地刺激了日本機床工業的發展。此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1914-1918年),在當時機床先進國家歐美忙于參戰的情況下,日本抓住機遇大力發展機床工業,訂單量快速增加,機床工業實力不斷增強。1945年日本二戰失敗,全國機床擁有量75萬臺中半數被作為賠償物資,并被限制其戰后機床產量不得超過一萬臺。此后日本機床產業陷入了停滯期,每年僅生產幾千臺小機床。


50年代后:日本機床產業進入飛速發展期

日本戰略上先仿后創,基本完成機床國產化替代。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日本部分自動汽車、軸承、飛機等產業的制造禁令被解除,在美國大力扶植下,日本接受美國軍需訂貨,機床產業在接下來的40年間迎來了超高速發展。然而1951年日本出臺《重要機械類進口免稅措施》,進口機床猛增,國產化率從1951年的86.2%降低至1955年的42.7%,達到50年代后最低記錄。后日本通過不斷與先進國家技術交流合作,在重視人才及機床元部件配套上學習德國,在質量管理及數控機床技術上學習美國,最終日本用近30年時間將國產化率從1955年的42.7%提升至1984年的95.1%,基本完成國產化替代。在此期間,日本政府出臺一系列法律法規,采取具體可行的行政手段和金融支持扶持本土機床產業發展。汽車產業的騰飛則放大了政策帶來的積極效應,加速日本機床產業快速發展。


90年代日本經濟泡沫破裂,內需受阻,產業結構轉型為以出口為主導。1985年,日本簽署“廣場協議”,日元迅速升值,制造業出口受到影響,機床產值受此影響有所下滑。后來日本為應對日元升值蕭條和擴大內需采取了低利率政策。1986-1987年,日本銀行連續五次降低利率,中央銀行貼現率從5%降低到2.5%,為當時世界主要國家之最低,投資泡沫興起,機床作為最重要的生產設備產值開始高增。1989-1990年,日本銀行五次上調中央銀行貼現率從2.5%至6%,經濟泡沫破裂,日本經濟陷入失去的十年,機床產值也盛極而衰。在此背景下,日本機床國內需求銳減,但與此同時,機床出口占比卻在迅速增長,機床產業結構轉型為以出口為主。1996年以來日本機床出口額占比穩定在70%以上,實現了全球化發展,成為我國機床進口最主要的來源國。


發那科營收是機床榮枯盛衰的縮影。日本發那科成立于1972年,主要業務覆蓋機器人、數控機床和工業自動化三大板塊。從富士通的附屬數控自動化部門到組織架構完全獨立,從僅500名團隊成員到現在全球各個分公司的近萬名員工,發那科在五十年發展歷史中不斷把握時代機遇,擴張海外市場以及前瞻性地迭代產品,現在已經成長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工業自動化企業之一。在1985年期間,受日元升值影響,發那科營收伴隨著日本機床產值下滑也呈下滑趨勢。1986-1987年,伴隨著日本央行連續降息刺激,機床產值開始增長,發那科營收重回增長。直至1989-1990年,日本經濟泡沫破裂,日本機床產值大幅下滑,發那科營收也因此受到重創。


汽車產業作為政策放大器,帶動日本機床產業快速發展

日本數控機床出現于50年代末,晚于美國、德國和英國,到60年代后期迅速發展,1982年日本反超美國,成為全球數控機床生產和出口的第一強國,其領先地位一直保持至今。究其快速發展原因,機電法等政策助推日本形成世界一流的機械電子一體化技術,造就機床工業的領先技術。疊加80年代日本汽車制造業持續繁榮,機床工業迅速發展,產量和技術領先其他國家。


金屬切削機床下游應用廣泛,最大應用為汽車行業

金屬切削機床下游最大應用為汽車行業,占比達45%。金屬切削機床下游產業包括汽車、機械、軍工和其他,汽車行業為最大的下游應用,2020年汽車占比達45%。數控金屬切削機床下游應用相對分散,2020年汽車行業占比30%,通用機械、3C電子也是重要的下游應用。


汽車行業作為機床下游最大應用,與金屬切削機床行業相關性較高。汽車行業需要大批量生產高精度復雜工件,比如制動系統、動力系統等都離不開精密機床的加工。發動機加工需要高效、高性能、專用數控機床和柔性生產線;零配件加工需要數控車床、立臥式加工中心、數控高效磨床等設備的參與。


日本汽車產業發展帶動機床產業快速發展

日本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與機床產業的高速增長具有高度相關性。相較于美德主要發展的適用于航空航天和軍工行業的大型機床,日本因地制宜,結合自身汽車產業優勢,集中資源發展中小型數控機床。從1960年到1990年,日本汽車產量從48萬臺提升至1348萬臺,汽車產業在這30年間迎來發展黃金期。與此同時,日本機床產值從1960年的452億日元提升至1990年的1.3兆億日元,產值達到歷史最高值,數控化率也一舉突破70%,在1990年達到76%。在汽車產業的帶動下,日本機床的發展在政策扶持的基礎上更進一步。


韓國機床產業發展同樣離不開政策扶持

韓國機床產業的發展同樣離不開政府政策的支持。2021年韓國金屬切削機床產值30.55億歐元,產值全球占比6.10%,位居世界第五。其中,2021年韓國機床出口產值18.53億歐元,出口占比達60.65%。在韓國本土機床產業發展過程中,韓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行政保護措施并給予大力金融支持,推動機床國產替代進口。


行政保護措施:匯率控制和法規限制設備進口,保護國內機床產業

1) 匯率控制限制進口:工業化起步階段(1958~1964年)韓國實施了進口替代政策,運用不同匯率控制和限制進口。


2) 通過法規限制設備進口:韓國《對外貿易法》規定,要嚴格引進審批工作。依據《限制措施通告》中的《電氣產品安全管制法》、《電訊基本法》、《環境保護法》等一系列法規,嚴格限制設備引進。1976年韓國頒布法令:凡價值:100萬美元以上的設備不允許全套進口,必須在國內研制一部分。韓國在1967年入關后,限制進口的有關政策仍繼續實行了20年。


金融支持:政府出面擔保、優先貸款支持鼓勵下游用戶使用國產設備

1) 貸款支持:韓國政府先后設立了“工業發展基金”“提高產業技術資金”“技術開發資金”“進口替代產業設施基金”“高技術資金”“國產機購資金。其中“提高產業技術資金”為長期低利率貸款,利率僅為5%(同期一般貸款利率為10%~11.5%)。1992~1996年為350種國產化機械產品提供了7000億韓元的試制開發貸款資金(利率10%~11%)。


2) 為國產化成套設備提供特殊待遇:韓國企業為了完成《國產化產品指導目錄》內的產品生產而向國外貸款時,政府出面為本國企業擔保;本國企業出口機械產品時,政府進行風險擔保并為國內企業補償違約罰金。


3) 鼓勵使用國產設備:韓國對優先采購國產設備的用戶,提供賣方信貸(給制造廠)。對出日機械產品的制造商,優先提供占貨款總額90%的貸款。


風險提示

1)宏觀經濟波動:機床下游應用廣泛,涵蓋各類制造業,與宏觀經濟相關性較強。若宏觀經濟波動,下游制造業投資放緩,會對機床行業需求造成一定影響。

2)核心零部件進口受限:目前我國高端機床數控系統、傳動系統等核心功能部件依賴進口,若國際局勢發生變化導致貿易摩擦加劇,核心零部件進口可能受阻,部分零部件國內短期難以找到替代供應商,會對行業發展形成沖擊。

3)行業競爭加劇:通用領域機床產品同質化較為嚴重,若行業需求不振,各家公司可能通過降價等方式搶占市場,影響企業盈利能力。


轉載請標注來源158機床網
主站蜘蛛池模板: 焦作市| 庄浪县| 微山县| 北川| 大余县| 三门峡市| 阳信县| 鹤岗市| 同德县| 承德县| 延吉市| 通榆县| 定兴县| 罗源县| 婺源县| 宝丰县| 仁寿县| 黎城县| 阳城县| 皮山县| 安多县| 镇远县| 广元市| 资源县| 溆浦县| 安仁县| 吕梁市| 景谷| 沙雅县| 夏津县| 大余县| 保德县| 昭苏县| 长葛市| 高密市| 满洲里市| 手机| 台北市| 鹤山市| 黔东| 剑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