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v日韩精品,国内永久免费crm系统,18禁黄网站男男禁片免费观看,亚洲欧美日韩愉拍自拍

機床網
如何用電來卡脖子——別的國家已經很難實現工業化
2023-10-30 09:18:58

世界上有哪些國家完成了工業化

工業化是從英國開始的。十八世紀八十年代,英國發明家詹姆斯·瓦特改良了蒸汽機,引發了一場全面的工業革命。也稱之為第一次工業革命。


19世紀60年代后期,開始第二次工業革命。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1866年,德國人西門子制成了發電機;到70年年代,實際可用的發電機問世。電器開始用于代替機器,成為補充和取代以蒸汽機為動力的新能源。隨后,電燈、電車、電影放映機相繼問世,人類進入了“電氣 化時代”。

愛迪生與燈

現在的第三次工業革命,以原子能、電子計算機、空間技術和生物工程的發明和應用為主要標志,涉及信息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生物技術、空間技術和海洋技術等諸多領域的一場信息控制技術革命。這些技術相對那些需要實現工業化的國家來說,暫時有點高大上了,我們還是停留在工業化的層面。

真正完成了工業化的國家:美國、中國、法國、德國、日本、英國、意大利、韓國、瑞典、俄羅斯,共10個

具備比較全的工業體系國家:捷克、西班牙、加拿大、荷蘭、瑞士、比利時、奧地利、芬蘭、印度、巴西、墨西哥、土耳其、波蘭、伊朗、朝鮮、南非、阿根廷。這些國家大多依附在前面幾個完成工業化的國家后面,完成一些分工領域的事。例如一臺光刻機有10多萬的零件,來自于全球5000多家供應商共同完成。

沒有電的工業化只能叫手工業

一個國家要想實現工業化,就要逐漸構建起自己的工業體系。小至一個工業聯合企業,大至一個國家甚至國家集團的工業;擁有的核心技術與裝備設施較世界水平先進完善的大型工業,都可視為工業體系。

例如一個鋼鐵聯合企業,至少要包括鐵礦山、石灰石礦山、煉鐵廠、煉鋼廠、軋鋼廠、焦化廠、耐火材料廠、機修廠等生產單位,以及物資部、運輸部、銷售部、服務公司等輔助單位,還有公司管理機構本身。大的聯合企業還有附屬的設計建筑單位、研究開發單位、分析試驗單位、信息情報單位等。

在我國剛成立的時候是一窮二白,用毛主席的話說,我們除了桌子、椅子、茶壺和茶碗,什么也不能造,更不用說造汽車和飛機、坦克、拖拉機了。這時我們得到的蘇聯的援助,也就是著名是156項目,包括電力、鋼鐵、煤炭等等很多個專業領域,后來又增加了有色冶金、煉油等等很多嶄新的領域。初步構建起我國的工業體系。

1955年,我國的第一臺空冷6000千瓦時輪汽發電機組成功下線,這是上海汽輪機廠自行設計和制造;1955年7月30日,電力工業部成立。從此我國的電力開始走上快速發展的道路。電力裝機容量從1949年185萬千瓦,增長到1978年的5712萬千瓦,增加了30倍;發電量從1949年的43億千瓦時,發展到1978年的2566億千瓦時,增加了59倍。

到改革開放的時候,我國絕大多數省份主要城市均實現了通電,但是生活用電得不到高質量保障,工廠生產用電是“停三開四、停二開五”,嚴重制約著工業發展。一些行業如電解鋁生產線,硅鐵生產線、工業硅生產線、電石生產及煉鋼生產等,人們稱其為電老虎,可見其用電量之大。加之各種工業設備都需要電來驅動,沒有電的時候工人也只能看啥子做不了。而對于一些不太依賴電的行業,例如工人踩縫紉機做衣服等行業還可以勉強維持,但這顯然不是工業化。

全球制造業轉移,帶來的電力需求

改革以后,全世界的工業開始向我國轉移,因為這期間我國的人力成本那是相當的低。但隨之而來的用電需求也是激增。我國從引進國外發電設備,到自主消化創新,再到1988年的電力改革---成立五大電力公司。再到2002年的電力改革,形成兩大電網:國家電網、南方電網。

通過幾十年的持續改革,電力裝機容量和發電量從改革開放之初的5712萬千瓦、1.1萬億千瓦時(1978年),增加到22億千瓦、7.6萬億千瓦時(2020年),分別增長了3854倍和653倍。

可以說,源源不斷的電力增長,為我國構建完整的工業化,做出了最基礎的保障。

也可以說,只有中國,才能完成如此大規模的電網建設和發電,來承接全世界的制造業轉移。而任何一個國家,想要承接制造業的轉移,首先需要發電、輸電、穩定用電的問題,解決不了,那么根本就沒法開展工業生產。

以越南為例,電是如何被卡脖子的

這幾年,時不時的就要冒出一些用電問題,例如美國2021年2月,得州因寒潮導致大規模停電,發電廠和天然氣管道結冰,數百萬用戶斷電停水停暖多日,數十人死亡,不少居民卻收到天價電費賬單。


例如在2020-2022歐洲持續的用電緊缺,價格飆升的情況。


當然,現在歐洲的電價反而變成負價格了,供大于求了。因為北溪天然氣管道沒了,進口天然氣太貴了,許多的工廠已經關閉。歐洲工業陷入低迷,工業用電減少是導致歐洲負電價的一個重要原因。根據數據顯示,2023年6月歐元區綜合PMI下降了2.5個點,制造業PMI更是降至43.6。這說明歐洲的制造業活動放緩,工業用電需求降低。

而今年6月,越南的缺電現象尤為的嚴重。從6月初開始,越南中北部地區出現罕見高溫,午間氣溫甚至飆升至37℃至43℃。酷熱天氣下,越南電力供應出現較大缺口。為緩解危機,河內拉閘限電,路燈等夜間公共照明關閉,居民只能摸黑在室外乘涼,或者進入商場“蹭空調”。民眾直言,輪番停電已成為越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電荒”還讓蘋果、三星電子等大廠在越南的生產受到沖擊。在工業園區云集的北部省份,特別是北寧省和北江省,大型跨國企業工廠對電力需求量很大,但也不得不經受24小時輪流停電的情況。越南電力公司的最新評估是,北部地區的供電缺口可能高達8000兆瓦。


應越南的請求,我國廣西從今年五月開始通過中國廣西東興深溝與越南芒街110千伏電力聯網線路對越送電。時隔7年,越南再次向中國廣西購買電力,而電價僅為0.47元每度。

發電的技術(或者從發電量來看)主要包括:燃煤發電、天然氣發電、水電、光伏發電、核能發電、風能發電。水電、光伏發電和風能發電受自然條件影響較大,相對穩定的就是煤炭、天然氣和核電。對于技術水平一般的國家來說,核電的投資太大,對管理技術和運維技術人員要求也大,不太容易建設。最成熟最廉價的就是燃煤發電。在全世界,燃煤發電也占了近一半的發電量。

火力發電涉及到專業部分,大概的內容就是:

在22.115兆帕壓強、374.15℃溫度下,水蒸氣密度與液態水一樣,到達臨界狀態;當溫度和壓強都超過了臨界值,水會處于超臨界狀態。用超臨界狀態的水蒸氣來發電,叫做超臨界發電技術。再進一步,我國定義壓強≥25兆帕,溫度≥580℃為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技術。


提高燃煤發電效率是發電行業的夢想,從最初的30%到40%再到超超臨界的46%。煤炭發1度電,煤炭消耗量下降10克,就是一個了不起的技術進步。熱效率每提高1%,對于一個中等規模發電廠每年就可以節約數千噸至上萬噸煤炭。所以,各個國家都在努力突破或者引進先進的火力發電技術。

但是現在的《巴黎協定》又在限制溫室氣體排放,我國在2021年宣布不再新建海外煤電。這對于急需發展工業的國家來說,不得不說是一次重大打擊。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技術只有中國、美國、德國和法國等少數國家有。而就建設費用、建設效率來說,離開了我國,別的國家基建水平那差距不是一點的大。更何況美國、德國和法國等少數國家也不見得就愿意去建。

沒有高效的電力發電系統,也無法投資建設昂貴的核能發電,僅僅依靠水電、風電、光伏等發電,第一是資源有限,第二是受自然環境影響大。想要發展工業,沒有電,都是徒勞。


那沒有電咋辦,從中國買唄。

距離這么遠,損耗大怎么辦,繼續升級特高壓輸電系統,把沿途的輸電系統全部換成中國的。

從發電到輸電都是中國的,這么算下來,越南是不是被卡脖子了……


后起之秀的國家想要實現工業化,難,不是一般的難。

想要實現工業化的國家,發電和輸電,要么不用,要么就被我們卡脖子

先拋開生活用電(生活用電與工業用電差距很大,完全不在一個量級),工業用電一般都是靠近航運、沿海的工業區,而發電的地方則可能在高山峽谷的水電,可能在日照充沛的荒漠,可能在風力強勁的山頂。唯一比較近的可能就是火力發電了。當然,也可以選擇核電站。

剛才說了,我國自2021年起就不再海外建煤電了,這已經完全卡了脖子,逼得那些國家只能選水電、風電、光伏。而這些地方可能離工業區就很遠,長距離輸電不用特高壓又損失很大。用特高壓吧,感覺又要被卡脖子……

雖說中國不是水電、風電、光伏、核電的唯一提供方,但是無論哪一項拿出來都是舉足輕重的。例如光伏發電,全球96%的硅片都是中國制造的。而且中國的基建實力擺在那,從投資到建設周期再到技術轉讓,算來算去都是中國的性價比最高。

當然,出于政治目的就是不用 中國的也行,一個項目修個十幾年都修不完,愿意當冤大頭的就繼續去當吧……


轉載請標注來源158機床網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和县| 长垣县| 确山县| 乐亭县| 绥中县| 克什克腾旗| 钟祥市| 黄骅市| 永州市| 洞头县| 理塘县| 黔江区| 固阳县| 惠东县| 环江| 合江县| 锦州市| 麻城市| 晋州市| 平潭县| 寻甸| 卢氏县| 广南县| 江城| 宣化县| 通州市| 上虞市| 仙居县| 桐庐县| 通河县| 裕民县| 个旧市| 沂水县| 乐清市| 通道| 临泽县| 安宁市| 青川县| 北碚区| 通许县| 桐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