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彩燈售價 78 歐分,頭盔售價 10.39 歐元:中國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向德國市場傾銷垃圾商品。但沒有人檢查這些產品是否安全,也沒有人在必要時將其停止流通。
近年來,消費者權益倡導者和政府當局基本上已經屈服于商品泛濫。今年圣誕節贈送的不安全產品可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
德國消費市場充斥著無人真正負責的產品。在全球范圍獲得成功的中國購物平臺(尤其是Shein 和 Temu)以低廉的價格提供電子產品和時尚產品。例如,自行車頭盔售價 10.39 歐元,汽車輪胎修理套件售價 1.48 歐元,一串燈售價 78 歐分,幾乎沒有任何有關質量和制造商的信息。
即使是亞馬遜、Kaufland 和 Otto 等據稱信譽良好的提供商,現在也充斥著來源可疑的產品。在線零售商都發現了,作為一個由外部供應商自擔費用和風險提供產品的市場,這項業務是多么有利可圖。以前由 Otto 等當地進口商進行的常規質量檢查不再進行。并且中國又很遙遠。
海關也放棄了---因為貨物通常不再裝在集裝箱中,而是裝在單獨的包裝中直接從中國發貨,因此他們檢測到危險產品的機會微乎其微。
無論如何,像Stiftung Warentest這樣的消費者權益倡導者沒有機會檢查所有不斷變化的產品。一如既往,產品測試人員更喜歡測試當地的餐具洗滌劑和洗衣機。
相反,歐盟對國內食品標簽、歐洲公司及其供應鏈的包裝回收提出了新的要求。德國制造商抱怨這些增加其產品成本的規定。從遠東來的產品則完全繞過了所有這些規定,甚至為他們提供了進一步的成本優勢。
結果出現了一種矛盾的情況:在工作場所,每臺咖啡機都必須定期接受職業健康和安全檢查。與此同時,從水壺到拼圖等廉價產品正在不受控制地通過市場流入私人住宅。據說,家中是最危險的地方,而且它正變得越來越危險。”
站在中國人的角度,咱就是說,自由市場可不興強買強賣,這些“垃圾商品”為啥會進入德國人“家中”呢?這就很奇怪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