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機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訂單預測達到1.5萬億日元,較去年增長了0.9%。
該協會的市場研究委員會預計,今年機床訂單額將在1.4萬億日元至1.6萬億日元之間波動、會長稻葉佳治最終確定了1.5萬億日元的預測。在中國市場放緩和半導體需求復蘇的背景下,這一預測區間的設定顯得尤為關鍵。
中國市場作為日本機床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占據著海外需求的30%。然而,受房地產市場下滑和資本投資低迷的影響,中國市場的增長勢頭出現了明顯的放緩。據日本機床工業協會統計,截至2024年1月,中國訂單量已連續13個月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此外,中國制造業面臨著產能過剩的問題,尤其在汽車行業。盡管2023年中國汽車產量增長了11.6%,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更是激增35.8%,達到了創紀錄的958萬輛,但是與此同時,日本機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汽車相關訂單卻下降了28%。有分析指出,電動汽車制造商之間正在發生洗牌,這對機床訂單產生了不利影響。
■半導體相關需求將于2025年見頂
面對中國市場的不確定性,FANUC董事長稻葉對2024年的訂單增長保持了謹慎態度,預計與去年持平。但在歐美市場,航空航天和醫療領域的訂單則將繼續保持穩定。
根據最新的訂單趨勢,半導體相關需求備受市場關注。日本機床工業協會會長稻葉預測,隨著半導體需求的增加,2024年下半年將出現新的機床需求。
DMG森精機總裁森對此發表評論指出:“2024年下半年半導體行業有望復蘇,這將帶動半導體制造設備及其零部件的加工需求增加。因此,我們的目標是擴大上游業務,并深入半導體制造的下游領域。”
據日本半導體制造設備協會預測,2024財年日本制造的半導體制造設備銷售額將比上一年增長27%,達到40,348億日元。考慮到半導體需求對機床新訂單的影響大約有九個月到一年的時間滯后,預計2025年將成為機床訂單的高峰年。
然而,大隈社長家城純持有不同觀點,他預測道:“半導體制造、汽車、飛機等領域的需求將在2025年或2026年增加,從而引發下一個訂單高峰。”
■訂單積壓持續高位,大機需求穩定,準備增產
2022年,受新冠病毒疫情的影響,機床訂單出現了激增,但由于零部件短缺,生產進度受到延遲,客戶提前下單的情況也明顯增加。盡管到了2023年,訂單量進入了調整期,積壓訂單有所減少,但幾乎沒有出現訂單取消的情況,市場依然呈現出強勁的態勢。
以牧野銑床為例,新冠疫情暴發前,積壓訂單額為600億日元,而截至2023年12月,積壓訂單已超過1000億日元,主要是大型機器訂單。針對這一情況,該公司正投資210億日元興建新工廠,計劃于2026年1月投入運營。該工廠的建設旨在縮短大型機器的交貨時間一半,并將年產能提高一倍。
另一家公司西鐵城機械也計劃在2025年3月將大型自動車床產能提高20%。公司董事兼執行董事露崎梅夫表示:“我們將滿足加工電動汽車生產所需的大型零部件的需求。”
對此,日本精密機械工業協會會長高松清指出:“2024年將是為2025年做好準備的重要一年,以避免交貨時間延長的情況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