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說,現在全國各地都在挖運河,有多大實際效果?
我這么說吧,德國,內河航道只有5000公里,但是航運密度是中國(12萬公里)的十倍,一些傳統著名的重型工業企業都依靠內河航運,比如克虜伯,海德堡,巴伐利亞發動機工廠,斯圖加特軸承制造廠…..二戰后期轟炸德國的時候,盟軍飛機就靠識別河流碼頭和道路來判斷目標的。
運河比鐵路運輸組織靈活,不用計劃審批,而且運量可以很大,費用低;500噸的船雖然不大,但是相當于近十節火車,近百輛卡車,可以輕松運輸一兩百噸的變壓器、火車頭、發電機、水輪機、化工塔……這種大型工業設備,這種大件上公路、鐵路是比較頭疼的。鋼鐵廠、汽車廠、重型裝備制造業…..涉及大宗物資運輸的企業,如果有個碼頭,那就厲害了,如果產業鏈相關企業都在內河航道網絡上,那優化工業布局,規模效益更明顯。
美國內河航運4萬多公里主要是密西西比河網絡和五大湖區,得天獨厚,而且曾經管理先進,曾經利用率較高,影響了國運發展。但是最近美國制造業衰敗了,資本逐利的結果導致了底特律、芝加哥這種城市有所衰落。
中國雖然12萬多公里,但網絡覆蓋范圍比較小,很多省份并未重視,橋梁高度不足,河道寬度深度不足,某些地方工業農業布局忽視了內河碼頭,但換句話說就是可挖潛力巨大…..去年七月國家水網會議開啟了新紀元,近二十個省市開始了深挖潛力模式。
中國不但要在國內挖運河,還要在國外挖,造福當地人民,造福世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