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v日韩精品,国内永久免费crm系统,18禁黄网站男男禁片免费观看,亚洲欧美日韩愉拍自拍

機床網
中國船舶工業穩居世界第一 開啟高端制造時代
2024-10-08 09:48:51

中國工業報記者 郭宇


今天,中國已經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造船大國,中國船舶工業為國防建設和國民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產業發展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輝煌業績。截至2024年,中國造船業連續14年保持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世界第一,市場份額超過50%。也就是說,世上每兩條船完工,就有一條由中國制造。

工信部裝備二司副司長李毅近日表示,近年來,我國船舶海工裝備產業創新發展卓有成效,又適逢新一輪市場機遇期,行業發展呈現積極向上態勢,在全球18種主要船型中,我國有14種船型新接訂單量位居全球首位。

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副秘書長譚乃芬也表示:“我國船舶海工產業發展質量不斷提高,步入了良性、理性發展階段。”


出走是小船,歸來是巨輪

出走是小船,歸來是巨輪。中國的造船工業經歷了從小變大的輝煌歷程,但中國造船出海史并非一帆風順。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船舶工業主要側重發展軍用品,建造出了常規潛艇大型水面艦艇等各類艦船。改革開放以后,中國船舶工業成為我國最早走向國際市場,最早參與國際競爭的產業。

1978年前,中國的船舶工業仍處于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統包統管階段,屬于國防工業管轄,主要依靠軍用品訂單。但由于當時國內船市低迷,長期習慣“吃皇糧”的造船單位面臨著“無米下鍋”的局面,各地方船廠向北京寄出一封封“要任務、要訂單”的信函,收到的回信卻是“自己養活自己”。

時任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六機械工業部部長柴樹藩在全國船舶工業領導干部會議上明確傳達:一是各單位要自己去“找米下鍋”,二是中國船舶要打進國際市場。這一指示后來被形象地稱為“推船下海”,意味著,中國造船業將開始調轉船頭,面向廣闊的市場。

自此,中國造船工業體系開始轉型,從計劃經濟體制下的軍用品生產轉向以民用工業為主、以國際市場為目標的市場化。

2000年至2010年是新中國船舶工業迅速發展階段。行業主要任務是提升能力,擴大規模,以產量躍升實現跨越式發展,成為世界第一造船大國。

21世紀之后,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我國已經能夠建造幾乎所有類型民用船舶。主流船型實現了大型化、系列化、批量化,30萬噸級超大型油船(VLCC)、17萬噸級好望角型散貨船、40萬噸級礦砂船、10000箱級及以上超大型集裝箱船實現了自主設計建造。在高技術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領域,超大型液化天然氣(LNG)船、30萬噸級海上浮式生產儲油輪(FPSO)、第六代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超大型液化石油氣(LPG)運輸船、超大型汽車滾裝船、10萬噸級半潛船、極地船舶等不斷取得重要突破,極大豐富了我國船舶產品種類。

多年來船舶工業持續優化產業結構。長期以來,自主配套率低一直是困擾我國船舶工業健康發展的薄弱環節。伴隨著世界船舶產業向我國轉移,我國的船舶配套體系也在逐漸完善。低速柴油機、曲軸、甲板機械、艙室機械和大型鑄鍛件等優勢產品的研制能力大幅提升,高速大功率柴油機、綜合電力推進系統、超大型螺旋槳、船用壓載水處理系統等配套設備成功推向市場,取得良好的效益。目前,我國船舶配套國產化率平均達到50%左右,已經能夠滿足散貨船、油船、集裝箱船三大主力船型80%以上的配套設備裝船需求。中國船舶工業已成為我國重加工工業中少數能走在世界前列、與世界先進水平較量的行業。

 

打造全球船舶行業第一集團

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造船集團,擁有完整的船舶研發能力,產品涵蓋軍民兩領域,包括航母、潛艇、兩棲攻擊艦等,旗下有多家知名企業,為國家和民族復興作出巨大貢獻。

1950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一周年之際,重工業部船舶工業局正式成立。

1958年,重工船舶工業局改名為第九工業管理局。1963年,在其基礎上組建第六機械工業部,主要負責船舶工業發展。1982年5月到1999年6月,第六機械工業部改組為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之后于1999年7月,中船總公司拆分為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和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歷經20年發展后,“南北船”在2019年再度合并,重組成中國船舶集團,世界第一大造船集團誕生。

作為中國乃至世界造船行業的巨無霸企業,中船集團的規模十分龐大。其總部共設立部門14個,集團公司旗下擁有95家二級單位及53家駐外機構。集團公司資產總額10066.16億元,員工20.5萬人。  

在2024年中國船舶集團又迎來了大動作。“南北船”合并五年后,中國船舶集團啟動了資產整合行動,旗下兩大市值千億級上市公司官宣合并,“中國神船”將揚帆起航。重組完成后,“中國神船”的資產規模、營業收入規模將再上一個臺階,合并總資產一舉達到3762億元。

今年上半年,中國船舶聚焦主責主業,推動提質增效,手持訂單結構改善,交付的民品船舶價格和數量同比提升。報告期,公司實現船舶造修及海洋工程業務營業收入344.46億元,同比增長22.39%。據了解,中國船舶目前在手訂單飽滿,排期已至2027年底,部分已到2028年。


從大到強

開啟綠色智能制造時代

中國的船舶業三大指標已經連續14年位居世界第一,是全球唯一一個三大指標實現全面增長的國家,但從核心競爭力上來看,還稱不上是造船業強國,因為在船舶設計、高端船舶建造和關鍵核心技術等方面,與世界先進技術水平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

經過多年努力,目前,從多個船型“世界第一”到高端船型的訂單突破,船業的頭籌擊鼓傳花已經來到中國。

2023年11月,國產首艘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命名交付,于2024年1月1日正式商業首航,標志著我國已形成船海產品全譜系總裝建造能力。

2024年4月29日,中國船舶集團與卡塔爾能源公司在北京舉行了18艘27.1萬立方米超大型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建造項目的簽約儀式。這一系列船舶訂單的總價值高達400億元,平均每艘船22.2億元。拿下如此重要的商單,意味著中國在全球LNG船市場具備領先實力,在LNG生產工藝上實現對國外技術封鎖的突破。

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秘書長李彥慶對中國船舶業的未來機遇分析道,“綠色環保航運和智能數字航運,是驅動航運業發生變革的兩大動力,同時也是給造船工業帶來新機遇的兩大動力。”


轉載請標注來源158機床網
主站蜘蛛池模板: 恭城| 泸水县| 盐亭县| 霍山县| 福清市| 泉州市| 揭东县| 白山市| 望城县| 于都县| 城固县| 九龙县| 开化县| 迭部县| 乐昌市| 西乌珠穆沁旗| 格尔木市| 张掖市| 犍为县| 婺源县| 两当县| 韶关市| 黄大仙区| 汕尾市| 元氏县| 乐业县| 黎城县| 濮阳县| 南开区| 饶平县| 乐至县| 阿鲁科尔沁旗| 鸡泽县| 芦溪县| 武隆县| 宜兰县| 兴安盟| 余江县| 闸北区| 平湖市| 邵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