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破西方壟斷,中國“昊龍”橫空出世了。根據中航工業主動透露,中國航天飛機正式官宣了,代號“昊龍”。這是也中國自主打造的第一款航天飛機。為什么要研制航天飛機?它對中國意味著什么?今天,一林就跟大家聊一聊,航天飛機的戰略意義,有多重要?
最早研發航天飛機的是美國。早在1981年,人類史上第一架“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就發射成功了。它標志著,人類正式邁入空天時代。可美國起了個大早,卻因技術不穩定,被迫中斷了。美國累計制造過五架航天飛機,就有兩架爆炸,14名宇航員死亡。第一架是1986年,“挑戰者”號爆炸,7名宇航員當場死亡。第二架是2003年,“哥倫比亞”號在返回地球時,突然爆炸解體,7名宇航員也壯烈犧牲了。
2011年,美國“發現”號執行完最后一次航天任務后,就被封存了。此后,美國的航天飛機就全部被淘汰了。緊跟美國身后的是蘇聯“暴風雪”號航天飛機。可“暴風雪”號卻生不逢時,它首飛于1988年,還沒來得及執行太空任務,蘇聯就解體了。當時蘇聯經濟已經處于崩潰的邊緣,承擔不起“暴風雪”號的研制資金了。蘇聯解體后,俄羅斯經濟就徹底崩了。“暴風雪”號制造過4架,卻只完工了兩架,還有兩架未完工。
這完工的兩架,命運也極為慘淡。其中一架在2002年,因廠房坍塌,被摧毀了。另一架則在2008年,以1000萬歐元的超低價,賣給德國,藏入當地博物館了。至此,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航天飛機計劃,都夭折了。
可誰也沒想到的是,時隔40余年,航天飛機在中國煥發了第二春。
為什么中國要研制航天飛機呢?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太空貨運的需求,迫在眉睫了。一方面是,我們的“天宮”空間站已經建成,需要源源不斷的物資補給。如果靠傳統的“天舟”號貨運飛船,成本就太高了。“天舟”號最大的缺陷就是,它是一次性的,用完一次,就得再造一艘新的,費用太高了。
二是,中國明確提出,2030年之前,登陸月球,并著手建造月球永駐基地。
這就意味著,我們不僅要把地球上的物資送去月球,還要月球上的物資帶回來。要完成這些任務,“昊龍”航天飛機也就應運而生了。它由成飛集團一手設計,不僅可以飛出太空,還能重返地球,可循環重復使用。它的好處是,可以源源不斷,反復來往于太空與地球之間,可大幅降低單次運輸成本。
除了航天價值以外,它也具備難以估量的軍事價值。和平時期,它是貨運航天飛機。可一旦進入戰時,它就是超級核彈發射平臺。以“昊龍”航天飛機的速度,一個小時以內就能打遍全球任何一個角落。由于它能自由往返于外太空與大氣層內,具備多次機動變軌能力,幾乎是任何導彈都無法攔截的。
實際上,全球航天真正的超級玩家,就只剩中美了。歐盟、俄羅斯,都被遠遠甩在身后了。俄歐與中美的航天技術差距,不會縮小,只會越拉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