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丨智能制造IMS 科技情報參考
最近有份高盛報告火出圈,被稱為“最驚艷的中國制造業分析”。報告選取了七個制造業領域——空調、光伏組件、鋰電池、新能源汽車、功率半導體、鋼鐵和工程機械。這些行業貢獻了我國GDP增長的22%。
出口情況
截至2023年,中國出口產品在全球光伏、鋰電池、空調、電動汽車、鋼鐵市場中都貢獻了超一半的市場份額,鋼鐵和半導體產業在全球市場的占比也接近1/3。
從國內外產能分配來看,2023年,中國生產53%的工程機械、42%的光伏產品用于出口;但新能源汽車、功率半導體和鋼鐵的相關產能,只有一小部分用于出口。
供需不均
截至2024年一季度,光伏和鋰電的產能已分別達到全球需求的200%和150%。
在光伏、新能源車、鋼鐵和工程機械行業中,超50%的供應已經是零或負現金利潤率運行。隨著供需不均衡狀況加劇,大多數行業產品價格與2023年初相比下降了10%~55%。
轉折點
高盛預測:2028年,中國七大行業有望迎來產能與盈利的再平衡。
屆時,產能利用率將回升至69%~79%的黃金區間,標志著行業步入健康穩定的發展軌道。
未來發展
對鋰電池行業的需求還會增長,但短期內大規模擴產容易造成供過于求的風險。功率半導體等行業在過去幾年產能和需求大幅擴張,但未來需求增長可能不及預期,更容易受到大環境降溫的影響。傳統周期性行業受限宏觀經濟影響較大,所以供需問題可能長期存在。
投資回報
高盛認為,在市場份額和成本競爭力方面,都擁有強大領先生產商的行業通常更易于實現整合,并能提供更高的回報 ——空調和鋰電池可能屬于此類。 鋰電池行業的前兩大生產商占據了70%的國內市場份額,利潤率比弱勢競爭企業高約20%。中國空調行業經過多年的整合后由9大生產商主導(1996~2006年,業內企業約400家)。
這兩個行業的歷史平均ROIC為12%~27%,經風險調整后的比率為1.3~4.3倍,在七個行業中處于偏高水平。
各行業具體情況
具體到各個行業,
光伏組件行業
在2023年我國的供應量占到全球總供應量的86%,出口量占到產量的42%。2020—2023年期間,我國光伏組件出口量增長了1.9倍,在我國以外地區的市場份額從2020年的67%上升至2023年的72%。然而,2023年我國光伏組件產能約等于國內需求量的4倍、全球需求量的2倍,產能利用率僅為44%。2024年一季度,光伏組件價格同比下降了46%,全行業所有企業的經營性凈現金流為零或負。
不過,國內的光伏組件生產成本平均比海外同業低30%~60%,且比中資企業海外工廠的成本低10%。報告認為,我國光伏行業正在進入本輪下行周期的最后階段,預計2025年有望見到周期底部,全行業三分之一的產能將在未來幾個季度內關停,需求可持續性將在2025年及以后推動產能利用率回升。
新能源汽車行業
在2023年我國的供應量占到全球總供應量的66%,出口量占到產量的19%。2020—2023年期間,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量增長了6.7倍,在我國以外地區的市場份額從2020年的10%上升至2023年的26%。但2023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能約等于國內需求量的2.1倍、全球需求量的1.2倍,產能利用率為54%。2024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車價格同比下降了12%,全行業一半企業的經營性凈現金流為零或負。國內的新能源汽車生產成本比海外同業低47%,且比我國車企海外工廠的成本低17%~24%。報告認為,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轉折點尚未到來,因為全行業近一半的車企仍能產生正的現金利潤率,且業內企業對利潤率前景的樂觀看法仍支持其進一步的產能擴張計劃。
鋰電池行業
在2023年我國的供應量占到全球總供應量的81%,出口量占到產量的37%。2020—2023年期間,我國鋰電池出口量增長了7.2倍,在我國以外地區的市場份額從2020年的26%上升至2023年的65%。2023年我國鋰電池產能約等于國內需求量的3.3倍、全球需求量的1.5倍,產能利用率為61%。2024年一季度,鋰電池價格同比下降了45%,全行業27%的企業經營性凈現金流為零或負。國內的鋰電池生產成本平均比海外同業低28%~56%,且比中資企業海外工廠的成本低20%~30%。報告對我國鋰電池行業持積極看法,認為2024年可能是本輪下行周期的谷底,隨后行業產能利用率將在2024—2026年期間持續回升至55%~60%,國內鋰電池單位毛利將會回升。
功率半導體(IGBT)行業
在2023年我國的供應量占到全球總供應量的29%,出口量占到產量的15%。2020—2023年期間,我國功率半導體出口量增長了2.7倍,在我國以外地區的市場份額從2020年的3%上升至2023年的6%。2023年我國功率半導體產能約等于國內需求量的1.4倍、全球需求量的35%,產能利用率為87%。2024年一季度,功率半導體價格同比下降了8%,全行業49%的企業經營性凈現金流為零或負。在相同的制程節點,國內的功率半導體生產成本平均比海外同業低3%~5%,且比中資企業海外工廠的成本低5%~10%。報告預計,隨著本土供應商擴張產能以提高市場份額、滿足客戶多樣化需求以及實現產品升級,我國功率半導體(IGBT / MOSFET)行業的產能規模將繼續擴大,但對IGBT價格前景持謹慎態度,預計供過于求將導致價格下降。
工程機械行業
在2023年我國的供應量占到全球總供應量的33%,出口量占到產量的53%。2020—2023年期間,工程機械產品出口量增長了2.0倍,在我國以外地區的市場份額從2020年的11%上升至2023年的21%。2023年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產能約等于國內需求量的7.2倍、全球需求量的1.1倍,產能利用率為30%。2024年一季度,工程機械產品價格同比持平,全行業74%的企業經營性凈現金流為零或負。國內工程機械企業的生產成本平均比海外同業低8%~46%。由于房地產市場低迷和地方政府債務問題,我國工程機械行業在2021年進入了一輪持續多年的下行周期。報告預計,隨著房地產新開工企穩以及工程機械行業進入更新換代周期,國內市場需求有望于2024~2025年觸底,但正常化需求水平可能會低于以往,因為需求的更新換代是唯一支撐因素。
空調行業
在2023年我國的供應量占到全球總供應量的75%,出口量占到產量的42%。2020—2023年期間,我國空調出口量增長了16%,2023年在我國以外地區的市場份額為55%,與2020年持平。2023年我國空調產能約等于國內需求量的2.7倍、全球需求量的1.2倍,產能利用率為62%。2024年一季度,空調產品價格同比下降了3%,全行業19%的企業經營性凈現金流為零或負。國內的空調生產成本平均比海外同業低10%~30%,且比中資企業海外工廠的成本低8%~20%。報告預計,在市場需求多樣化、空調企業在資本支出方面保持自律、空調企業更加注重利潤率、供給結構高度整合等因素支撐下,空調行業將保持良好的供需格局和盈利能力。
鋼鐵行業
在2023年我國的供應量占到全球總供應量的54%,出口量占到產量的16%。2020~2023年期間,我國的鋼鐵出口量增長了22%,在我國以外地區的市場份額從2020年的14%上升至2023年的16%。2023年我國的鋼鐵產能約等于國內需求量的1.5倍、全球需求量的66%,產能利用率為81%。2024年一季度,鋼鐵價格同比下降了6%,全行業幾乎所有企業的經營性凈現金流為零或負。平均而言,國內鋼鐵生產成本與海外基本持平,因為原材料占到鋼鐵生產成本的近七成。盡管在2015—2017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后,鋼鐵行業的超額產能問題得到了很大改善,但由于建筑業用鋼需求發生了結構性調整,報告預計我國鋼鐵行業大多數產品的利潤率將持續疲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