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大家應該都收到這條官方推送的消息了——中國海軍054B型護衛艦首艦漯河艦22日上午在青島某軍港交接入列。作為中國新一代護衛艦,054B型自從下水以來就備受外界關注,這絕非只是它被認為將成為航母的貼身護衛,更是因為它代表了未來全球海軍遠洋護衛艦的標桿——看好了,以后要搞遠洋護衛艦,照著這個模版造就好了。
關于054B型護衛艦的基本性能,官方報道有簡要的介紹:
漯河艦舷號為“545”,排水量約5000噸,是我國自主研制建造的新一代護衛艦,在艦艇隱身技術、作戰指揮系統、火力集成控制等方面取得突破,各項性能顯著增強。該艦具備較強的綜合作戰和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能力,對提升海軍艦艇編隊整體作戰效能具有重要意義,是海軍轉型發展的重要裝備。
官方通稿強調,054B的艦艇隱身技術取得突破。從外形上看,054B的隱形設計的確有了大幅提升,對于細節的處理更好。例如艦體通風口和開口都安裝有類似055大驅的遮蓋,連船首錨位置都有蓋板。更重要的是,054B采用了先進的一體化綜合射頻桅桿,相比054A型護衛艦的傳統桅桿,不但減少了雷達反射面積,同時還可以降低電磁干擾——對比美軍最新“星座”級護衛艦依然還在采用祖傳的晾衣架桅桿,差距非常明顯。
而作戰指揮系統與火力集成控制的突破,從054B的部分設計也能看出端倪。例如它的前桅采用雙面雙波段旋轉相控陣雷達,取代了054A使用的老式382型對空對海搜索雷達,探測距離和精度都得到大幅提升——其實這種趨勢在此前中國為巴基斯坦建造的054AP型護衛艦就有所體現,后者使用了單面S波段相控陣雷達。根據官方通稿的說法可以大膽猜測,054B很可能具備艦隊協同作戰能力,即協調引導其他艦艇發射的防空導彈作戰,從而提高艦隊同時應對多重威脅的能力。
在武器方面,054B用100毫米隱形主炮替換了054A的76毫米主炮,威力和射速都有一定提高,更重要的是,054B雖然保留了32單元垂直發射裝置,但中國多次公開展出的新一代通用型垂直發射系統可以兼容垂直冷發射和垂直熱發射并支持武器混裝混射,進而極大提高武器系統的響應和發射速度,054B的垂直發射裝置內部是否已經更新換代非常值得期待。
至于垂直發射裝置內的武器,除了外形尺寸與重量基本不變、但射程提高到100公里以上的新型紅旗-16 FE防空導彈作為主要的區域防空武器,054B很可能還采用了一坑四彈技術,容納射程稍近、尺寸更小的防空導彈,以最大限度發揮垂直發射裝備的作戰潛力。
至于動力方面,從054B的煙囪形狀判斷,它大概率依然采用柴油發動機提供動力——這也符合控制成本的總體思想。臺灣方面猜測,從煙囪布置方式推論,054B仍采用全柴聯合動力(CODAD)推進系統,與054A“保持一致”,但選擇了更大功率的發動機,在艦體噸位大幅增加的情況下,保證了與054A相當的航速(約27節)。
但這種情況很可能只是暫時。和最早的兩艘054型護衛艦類似,中國海軍新型艦艇進入適當的大量生產前,需要經歷漫長的試驗和磨合階段。畢竟054B采用了新的艦體設計以及大量新型武器和艦載電子設備,動力系統暫時沒有必要全面更新。此前社交媒體流傳的設計方案顯示,054B將采用綜合全電力推進系統,因此未來不排除在漯河艦完成全面測試后,054B會有更先進的改進型號,而已經服役的漯河艦也可能借助中期升級的機會返回造船廠進行升級。
此外,054B型護衛艦明顯大于4000噸的054A型護衛艦,整體適航能力有較大提升,但小于此前外界猜測的6000噸級。回顧當今世界海軍強國的主流護衛艦,歐洲海軍基本模糊了護衛艦與驅逐艦的區別,無論是8000噸的英國26型護衛艦還是法國6000噸級的“阿基坦”級護衛艦,其實都是當成防空驅逐艦在用;美國7000噸的“星座”級護衛艦作為“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的縮水版,價格再度嚴重超標,也實在算不上成功案例。只有日本的最上級護衛艦同樣屬于5000噸級護衛艦,定位也與054B相同,都屬于對驅逐艦、巡洋艦等主力戰艦的補充,在具備一定獨立作戰能力的同時,同時盡力控制價格,便于大規模生產。但“最上”級護衛艦早期型號只有16單元MK41垂直發射裝置,在持續作戰方面缺陷明顯,雖然后續的改進型號增加到32單元垂發裝備,但據稱經過多處改進后,該艦的總體成本也有了大幅提高——又重新陷入“面多加水、水多加面”的怪圈。
因此相比之下,054B護衛艦雖然整體戰力還不足以與全球先進驅逐艦相提并論,但在控制總體成本的基礎上盡量采用了新一代技術,較好地控制了成本和性能的平衡。筆者認為,未來它不但將取代054A的地位,伴隨越走越遠的中國海軍航母馳騁大洋,而且也有望在其基礎上研制一種出口型先進護衛艦,足以滿足大部分海軍的實際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