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想說,現在別的國家發展航母已經沒意義,但是東大不一樣,你知道為什么嗎?元素周期表大家都背過吧,氫氦鋰鈹硼,碳氮氧氟氖。其中這個鈹,因為高考不考,大家都不怎么學,所以它是大家最熟悉又最陌生的元素。世界上能完成金屬鈹從開采到冶煉的國家,只有三個:東大,美帝和哈薩克斯坦,其中哈薩克斯坦屬于是蘇修時代的遺留,現在也是給俄羅斯供貨的。
這個金屬鈹最重要的用途,是做陀螺儀的轉子。陀螺儀大家都不陌生,就是用來感知物體運動參數的,大到飛機輪船,小到汽車火車,甚至手機里都有這個玩意兒。但是,陀螺儀的精度,差別卻是極大的,我們用漂移率衡量陀螺儀的精度,其中日常使用的這些,被稱為“速率級”,漂移率在0.1度每小時,而在導彈、火箭、核潛艇上使用的,被稱為“慣性級”,漂移率小于0.001度每小時,但使用金屬鈹為轉子的靜電陀螺儀,漂移率能達到多少呢?
10的負7次每小時,0.0000007,小數點后面6個0。這也是目前世界上精度最高的陀螺儀,只用在最尖端的戰略洲際導彈、宇宙飛船等裝備上面。那有其他物質能代替金屬鈹當轉子嗎?沒有,因為金屬鈹密度又小,彈性模量又高,密度小意味著重量輕,鈹的密度只有鋁的三分之一,是僅次于鎂的最小密度金屬。
航空航天領域,陀螺儀重量輕,就可以多帶戰斗部,或者是增加射程;彈性模量高意味著高速轉動的時候不變形,對高精度轉子來說,1微米的形變,都會帶來巨大誤差,鈹的彈性模量是鋁的三倍,變形量只有鋁的六分之一,先前美帝和蘇修一直都用鋁做轉子,后來全都改成了鈹,變形量從1.88微米驟降到0.3微米。
就這么說吧,鈹就是陀螺儀轉子的天選之子。如果一個國家搞不定鈹加工和冶煉,那它就別想搞定高精度陀螺儀,除了東大、美帝和菜俄,其他各家戰略洲際導彈的高精度陀螺儀,要么是買美帝的現成貨,要么是在購買他國金屬鈹成品的條件下自己加工。
總之,沒有自己的完整產業鏈,必然受制于人。能在幾分鐘之內擊中航母的導彈,那必然是反航母的彈道導彈,因為航母的防御圈通常可以達到1000公里以上,用常規巡航導彈,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在幾分鐘之內命中,除非載機能夠突到航母臉上,這種事幾乎是不可能的。
從鈹金屬這一項來看,世界上就只有東大、美帝和菜俄有可能搞出來反艦彈道導彈。但是,只有高精度陀螺儀,是遠遠不夠的,你還得有克服黑障的通信技術、在12馬赫飛行速度下讓導彈變向的控制技術,還得有強大的衛星偵察星座,隨時確認航母位置,一大堆的黑科技。
這些東西,除了東大,其他家都沒有。菜俄是因為實在沒錢了,根本搞不起這些東西,美帝則是因為去工業化和醉心于LGBT,搞不出來這些東西。所以,BBC中文頻道宣稱美國航母可以在幾分鐘內被中國導彈擊沉。除了東大,沒有國家能用反艦彈道導彈干掉航母,這樣一來,東大發展航母,還有什么顧慮呢?而其它國家發展航母就只能當靶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