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可以自主經營了,價格并軌了,產權明晰了,歷史包袱大部都卸掉了,社會職能基本剝離了,資產負債率也一度減低了……那么,國有企業應該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了吧? 非也! 請看東北一家“金字招牌”的大型國企從世界第一走向破產重組的悲催歷程!
看到沈陽機床破產的消息,我還是心頭一震。盡管我多年前就認為,這家“金字招牌”的企業一直是在ICU里僵尸般地活著。 我曾兩次采訪過沈陽第一機床廠。那是“東北現象 ”的嚴冬之際。目睹企業的艱難掙扎,心里拔涼拔涼的。 機床被稱作工業母機 。從普通的螺絲、螺母到高端的航空發動機葉片、芯片切割等,都需要用機床來加工,是裝備制造業最普遍、最重要的基礎加工工具。當然是國家重點傾斜發展的行業。
沈陽是中國的機床之鄉,曾在一定意義上代表著當時中國裝備制造業最高水平。沈陽原來的三大機床廠,都始建于上世紀30年代日偽時期;解放后,都位列機床行業“十八羅漢”之中;都位列當年蘇聯援建的156項重點建設工程。 這三大機床廠為新中國貢獻了第一枚金屬國徽、第一臺皮帶車床、第一臺普通車床、第一臺鉆床、第一臺鏜床、第一臺自動機床、第一臺數控機床,等等。 進入80年代末期,曾經輝煌無比的沈陽的幾大機床廠先后持續虧損。
對于沈陽機床面臨的困境,沈陽市、遼寧省乃至國家層面,在這幾十年里,總是窮盡一切手段,千方百計地提供各種可能的幫助。沈陽機床享盡了國家可能的一切優惠政策,而且經常有極為特殊的“偏食”!
一般的企業,能享受一兩次這樣難得的“紅利”,就可能起死回生,甚至扶搖直上。但是,說句難聽的話,從客觀效果看,沈陽機床真是“朽木不可雕”。
早在1991年5月,國家計委和財政部就與世界銀行溝通,將沈陽機床作為利用世行貸款的備選項目。
1994年10月,國家經貿委下發文件,沈陽機床工業利用世界銀行貸款改革項目可研性報告獲得國務院批準。
世行項目設計總投資22.75億元,固定資產總投資18.54億元。在固定資產投資中利用世行貸款1.21億美元(折合人民幣10.52億元),國家開發銀行貸款4.50億元,企業自籌及其它3.52萬元。
這筆貸款對于陷入困境的沈陽機床,簡直猶如雪中送炭。全國有幾家企業享受過這種待遇?!
在這一年,在沈陽市政府的主導下,沈陽第一機床廠、中捷 友誼廠(第二機床廠)、沈陽第三機床廠和遼寧精密儀器廠,合作發起成立股份制公司——沈陽機床股份有限公司。不久后,4家企業合并而成的沈陽機床集團成立,成為我國機床行業巨型“航空母艦”。
也還是1994年,沈陽機床集團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百戶現代企業制度試點單位之一。對這批企業,國家在企業外貿自主權、將“撥改貸”資金本息余額轉為國家資本金、發行A股并上市等方面,給予相當的優惠扶持。
在沈陽第三機床廠破產的1996年,沈陽機床集團啟動上市。當年7月,經中國證監會批準,向社會公開發行人民幣普通股5400萬元,發行后總股本2.15億元,并在深圳證交所上市。
當時沈陽市僅有4家上市公司。多大的政策力度呀!
2000年5月起,在各級政府部門的支持下,沈陽機床將幾年前的世行貸款實現“債轉股”。8.4億元的債轉股,使企業資產負債率一定程度地下降。
2001年,國家針對老工業基地國企改革采用了“三家抬”政策,即國家拿三分之一、地方政府拿三分之一、企業拿三分之一,用現金買斷部分職工的工齡,解除一大批職工的勞動合同。有人透露,沈陽機床一下子就減員了2萬多人。
2003年,在沈陽市政府統一規劃下,沈陽機床整體從鐵西遷入沈陽經濟開發新區。由于原有廠房土地變現獲得收益,使得負債率從以前的91%降低至2006年的68%( 2011年之后負債率又高企至80%以上)。
另外,自1996年首發上市以來,沈陽機床股份有限公司通過首發融資、配股、定向增發,合計融資逾17億元。
盡管經過一系列的債轉股、上市籌資、政策財政補助,但是,沈陽機床的資產負債率卻始終處于高位。
這樣的企業真是“無底洞”!
滄海桑田。時來運轉。隨著加入WTO,中國經濟進入高速發展的“黃金十年”。又趕上國家振興東北的好政策,沈陽機床也揚眉吐氣地“咸魚翻身”啦! 2011年,沈陽機床年銷量從9年前的1.5萬臺竟達到令人不可思議的10.5萬臺,從世界機床行業排名第36位,火箭般地躍升到第一位! 一時間,沈陽機床成為萬眾矚目的國企改革“當紅明星”。
然而,這種輝煌不過像彗星一樣轉瞬即逝。 2013年,沈陽機床營業利潤開始虧損;2015年凈利潤出現虧損,虧損額達6.4億元;2016虧損額擴大到14.37億元。2017年5月被“披星戴帽”——由于連續三年虧損,股票簡稱由“沈陽機床”更名為“*ST沈機”。
據不完全統計,自2010年6月起,沈陽機床幾乎每年都發布《債務豁免公告》。此外,2015年和2016年,沈陽機床分別獲得了5267.08萬元和3339.11萬元的政府補貼。有人說,“如若沒有政府多年來的幫扶,沈陽機床(股份公司)已然沒有機會像今天這樣還能掛著*ST。”
這個享盡了國家所有優惠扶持政策的老牌國企,就這樣一直“僵尸”般地喘息著。
承包經營、優化組合、減稅免稅、整體搬遷、世行貸款、債轉股、上市籌資、債務豁免 ,等等。打個不恰當的比喻。就好像一個吃了上頓沒下頓、等待救濟的五保戶一樣,得到了一個大紅包,就快活地吃幾天大餐;錢花完了,又沒吃的啦,等國家再發紅包唄。
各種“好事”從來少不了沈陽機床。各級政府就是這樣一直給沈陽機床輸血!有人感慨道:行業老大沈陽機床,憑借共和國機床長子的招牌,這些年來,綁架了各級政府為其巨額擴張成本而“兜底”!
作為國有企業,政府不會見死不救;尤其是像沈陽機床這樣曾經的王牌企業、最具知名度的代表性企業,政府一定會全力以赴的。
這就是沈陽機床的邏輯!
為了保住沈陽機床這一“金字招牌”,政府又一次出手相救了,而且是中央政府的空前力度!
2017年11月,國務院國企改革領導小組決定將沈陽機床廠列為國有企業綜合改革試點。
2017年12月,國務院國資委、發改委、工信部、財政部、人社部、央行、銀監會及證監會等國家八部委聯合印發關于《沈陽機床廠綜合改革方案》的通知,要求通過10項具體改革措施、4項組織保障和9項政策支持,以實現“止血、輸血、造血”的目標。
為了一個企業,國家層面如此“興師動眾”,這恐怕是空前絕后的!
當地媒體評論道,“國家八部委專門下發文件,標志著沈陽機床的改革與發展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 乘勢而上,沈陽機床完成了新一期債轉股67.51億元,降低了資產負債率,暫時化解了債務違約風險。同時在資本市場的相關工作也積極開展,中國建設銀行、國家開發銀行、國銀租賃等有關機構在金融方面對企業都給予了有力支持。
然而,病入膏肓的沈陽機床,連“反照”的“回光”都沒閃現幾下。巨額的債轉股、增信貸、引投資等方式并沒有解救沈陽機床集團的債務危機,其經營情況卻在繼續惡化。這家企業已經連續8年經營活動現金流皆為負數。
2019年夏,盡管中國通用技術 公司年初與沈陽市政府簽訂了戰略重組沈陽機床框架協議,但是,沈陽機床最終還是走向了司法破產的道路。
現在,沈陽機床只是中國通用技術集團的一家子公司。作為一家完全獨立運行的企業,沈陽機床已經不復存在!
前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國寶先生曾說,一家企業一旦被破產重組,資產至少要縮水80%!
銷售額從全球第36位攀升到第1位,沈陽機床用了9年!從全球第1到破產重組,沈陽機床熬了8年!被破產重組后的中國通用集團這一子公司,依然繼續虧損著。
30多年來,從沈陽市、遼寧省到中央政府,幾乎窮盡了一切可能的扶持手段,給足了一切可能的優惠政策,但是,沈陽機床就是“朽木不可雕”!
固然,這是因為這個“國家隊”主力隊員,有了錢就一味擴張做大,幾十年里實在沒有“壯士斷腕”的改革勇氣和“瘦身健體”的實質性動作,實際上早已成為靠輸送營養液存活的“僵尸企業”;還因為就機床行業的國際發展趨勢而言,早已走過“通用”階段,“專、精、特、小、靈”成為優秀企業的特點,這個行業已經沒有像沈陽機床這樣的“航空母艦”的容身之地(這艘航母早已經千瘡百孔)。
更為直接的原因是,在市場白熱化競爭的領域里,與充滿活力的民營企業相比,國有企業真是無法適應。這不是哪個或哪幾個企業家的問題,而是機制體制問題。
對沈陽機床30多年傾力扶持而毫無效果的事實,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文:一片不辣的老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