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斯拉夫人用了300年完成工業化,這僅用了30年就完全失去了競爭力。為什么這么說呢?就以工業母機機床為例,如今俄羅斯機床產業不能說沒有,只能說是可以忽略不計。該國機床的進口量遠超國內產量,已經到了卡脖子就斷氣的地步。
了解俄羅斯,有一個紅色的名字就注定繞不開,那就是蘇聯。作為曾經的世界兩極之一,蘇聯潛艇出海,火箭上天,工業總產值高居世界第二,通過工業門類的產值更是位居世界第一,其中鋼鐵產量達到1.5億噸,是當時美國的1.5倍,這么一個上天入地無所不能的工業強國,那誰敢發言,一定能壓他一頭呢?美國都不敢,現在是有很多網友調侃說蘇聯的工業實力全靠吹,蘇制的精度也是未解之謎。
事實上,當時的蘇聯在機密加工工業域是領先世界的,諸如電解加工、火花切割、磁光研拋光等先進概念都是由蘇聯首先提出的。其中,蘇聯60年代初就實現了磁研磨拋光技術的民用化,直至蘇聯解體時,美國工程師仍感到不可思議,稱之為工業奇跡。后來更是直接將前蘇聯的工程師與整套設備搬去了美國,為后來美國科爾東斯基公司的磁流變拋光專利技術的成功研發奠定基礎。還有成立于1924年的莫斯科紅色無產者機床廠,也是當時世界最知名的機床廠之一。
其機床的加工幾何精度,已接近當時刃切刀具加工所達到的極限。該廠的產品出口到了包括西德、美國、日本、法國等老牌工業強國在內的多個國家。到了1970年前后,蘇聯就已經制造出數控五軸聯動機床,解決了火箭制造中重要零件的加工問題。此外“蘇聯機床制造特種設計局”的杰耶娃伊緬尼托夫和施別克托洛夫也在1982年提交了有關五軸聯動的曲面精細加工的專利申請。
蘇聯的一些大型機床公司對中國出口了大量的機床,這里包括莫斯科紅星機床廠、列寧格勒機床廠、烏里揚諾夫機床廠、沃龍涅什機床廠、新西伯利亞機床廠、明斯克機床廠、哈爾科夫機床廠等,對中國的制造業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那接下來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1983年東芝事件。有人說東芝事件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騙局,是資本事件與蘇聯的意識形態對抗和輿論的造謠抹黑,也有人說東芝事件就是事實,因為蘇制機床早在70年代就開始斷崖式衰弱,蘇聯根本就不可能造出五軸聯動機床。不管誰對誰錯,隨著蘇聯這個巨人的轟然倒地,一切也塵埃落定,至于真假似乎已經不重要了。
如今在西方的封鎖之下,俄制機床也很難有抬頭趨勢,而機床進口主要依賴神秘的東方大國,二三年對俄制產品出口占比近60%,且還在增長,所以你認為俄制造落魄對我們機加工人來說,是好事呢還是好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