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會長蔡惟慈日前在對明年機械工業經濟運行形勢進行分析時給出如上判斷。
產品出口呈現升級之勢
蔡惟慈認為,今年機械行業的發展呈現四個特點。
對國民經濟支撐能力增強。表現為國產裝備自給率穩步提高,消費升級所需產品大發展和關鍵裝備技術進步步伐加快。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取得可喜進展,基礎裝備繼續保持高增長態勢。一批關鍵裝備如加工船用曲軸的大型數控車銑床、大型船用螺旋槳加工設備等取得突破。
對節能減排的貢獻度加大。一方面以高效節能為取向的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升級。另一方面企業自身節能減排取得顯著進展。目前,機械行業綜合能耗水平是全國工業能耗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根據抽樣調查,機械制造企業萬元產值綜合能耗2001年為每萬元0.194噸標準煤,2006年為0.075噸,年均降低 21%;萬元產值鋼材消耗2000年為每萬元0.165噸標準煤,2005年為0.110噸,年均降低8%。
自身結構調整加快。新品產值增速明顯快于同期工業總產值增速,企業用于研發的費用普遍有所提高。在市場的無形之手和政府的有意引導下,以專業化和規模生產為特色的產業集聚開始在許多地區成長。另外,一批排頭兵企業發展勢頭很好,初步呈現良性循環之勢。特別引人注目的是,行業格局發生變化,電工、汽車行業在全行業總量中比重已過半,工程機械、基礎機械及零部件總量雖不占主導地位,但保持一定的發展速度。
在對外貿易方面,機械工業進出口貿易今年由逆差轉為順差,出口產品呈現升級之勢,高附加值產品出口勢頭漸起。一般貿易在對外貿易中的占比已經大于加工貿易。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速高于行業平均值,在進出口貿易中的比重不斷提高。
明年繼續平穩增長
蔡惟慈從分行業預測,電工行業中發電設備制造業今年產量有望超過去年,預計明年產量仍將處于較高水平。輸變電設備制造業產銷仍將處于高位。
值得關注的是,明年是百萬伏特高壓交流輸變電試驗示范工程建設的關鍵年,該電壓等級的成功突破將對輸變電設備制造業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重機、石化通用以及機床等行業多數企業目前訂單飽滿,預計明年仍將保持良好態勢。工程機械行業預計明年增速將比今年下降。農機、內燃機、基礎件、儀表等行業預計以穩健發展為基調。
蔡惟慈提醒,由于機械工業所需的主要原材料、能源、運力等要素的供給在局部領域存在一些比較尖銳的矛盾,因此企業必須有所準備。
行業發展尚存軟肋
機械行業粗放式發展的模式尚未發生根本改觀。突出表現在關鍵技術過度依賴于由外國引進,發展過度依賴于實物產量的增長,行業過度依賴高強度的資源消耗,企業過度熱心于外延擴大產能。
蔡惟慈說,機械產品升級雖快,但對外方的依賴過深。以發展較快的電工及汽車行業為例,新產品、新技術一般仍以從國外合作伙伴方引進為主,自主創新能力尤其是原始創新能力不強,仍不足以承擔起支撐全行業技術升級的重任。另外,高檔裝備頻出,但關鍵零部件難自主。大型鑄鍛件、超高壓交直流絕緣套管及絕緣成型件、直流場設備、風電設備關鍵配套軸承、工程機械配套的高檔發動機及液壓件、高檔數控系統及功能部件、變頻裝置及其電力電子元件、高檔控制系統及測試儀器、高檔電氣元件及軸承等,一直是制約高檔裝備發展的瓶頸,是行業發展中的突出軟肋。
1~9月,機械行業完成投資5233億元,同比增長42.55%,投資增幅高出全國固定資產總投資16個百分點,高出全部制造業7個百分點。蔡惟慈表示,投資增長有合理的因素,但總體來說,外延成分太重,存在產能擴張過猛的傾向。
對此,蔡惟慈提醒,企業在競相升級的時候,要注意科學發展。企業的競爭力不但與企業規模有關,更與對市場的反應速度和能力有關。企業的實力不僅表現在加工裝備,更體現于研發手段和能力。企業的附加值不僅來自于已有產品的擴大生產,更在于開拓思路,轉變發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