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遼寧省經委預計,今年全年全省裝備制造業可完成工業增加值1400億元,同比增長30%以上,實現銷售收入4500億元,同比增長35%,裝備制造業經濟總量將達到2003年的2.8倍。趨勢表明,遼寧裝備制造業正在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并為遼寧老工業基地振興和全省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支撐遼寧裝備制造業經濟迅速發展的背后,是遼寧省上下圍繞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裝備制造業基地的發展戰略,大力推進產業布局調整、不斷深化改革和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堅實腳印。
今年以來,以促進裝備制造業的全面可持續發展作為最終目標,遼寧省進一步加大裝備制造業產業布局調整力度,大力推進了“沈西工業走廊”和大連“兩區一帶”先進裝備制造業聚集區的建設。在沈陽,作為國家“鐵西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暨裝備制造業發展示范區”,沈陽市對集中發展裝備制造業的西部空間進行整合,設立了“近海經濟區”,實現了沿海經濟與腹地經濟的互動,鐵西新區由128平方公里擴大到484平方公里,空間格局已全面拉開。同時,總投資47.5億元的45個先進裝備制造業項目已全面展開,其中,特變電工沈變集團、北方重工集團、機床集團等企業去年前10個月都實現了50%左右的高速增長,預計全年裝備制造業產值將突破700億元。在大連的“兩區一帶”裝備制造業聚集區,現代裝備制造業發展也如火如荼,投資增幅高達60%。大眾一汽30萬臺發動機、塞邁拖拉機、一汽道依茨等投資額和牽動力巨大的項目紛紛投產,汽車、機床、重工裝備等產業已顯現出集群效應。在從旅順到長興島的渤海岸線造船工業帶,如今已經有包括中遠、新加坡萬邦在內的4家造船廠同時運作,迅速產生的集聚效應將使大連市在2010年實現600萬噸的造船能力。
與此同時,遼寧省裝備制造業企業今年以來緊緊圍繞著成套裝備、交通運輸裝備和基礎裝備三大重點領域,圍繞著國家提出重點發展的重大技術裝備領域,積極與國內科研院所、設計單位開展產學研合作,建立開放式研發的自主創新體系,產品開發速度加快,重大技術裝備應用業績實現了重點突破,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