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企業信息化投資的誤區
2008-02-18 15:48:10
信息化建設是幫助企業保持和提高核心競爭力的手段,總體來說,我國制造業企業已經逐漸樹立了使用正版軟件,尊重知識產權的意識,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同時,不少企業通過實施信息化工程,已經大大提高了市場反應速度,降低了庫存和成本,取得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但是,許多企業在實施信息化方面還存在一些誤區,這些錯誤的思想,最終、最大的受害者,還是企業自己,將導致投資的浪費和項目的失敗。以下是幾種典型癥狀。
1.完全立足自主開發。
即專門成立開發隊伍,自主開發軟件。這種方式開發的軟件優點是比較實用,缺點是人員流動性較大。因此,制造業企業還是應該將IT方面的服務外包,由軟件企業來為制造業企業服務,或者由企業的IT人員與軟件公司協作,負責軟件的實施和工程監理工作。
2.盲目追求上檔次,搞豪華版。
追求上檔次,這本身無可厚非,但問題是完全采用高檔軟件,是否能夠普及和消化,又是否值得。因此,在軟件選型的問題上,還是應該從解決整個企業信息化的高度上,來進行分析,制定方案,把錢花在刀刃上。
3.先實施,實施好了再付錢。
有些制造業企業在實施信息化工程時,往往提出類似這樣的條件。企業的想法當然很好,自己不承擔風險。但是帶來的問題是軟件公司賺不到錢,也怕制造業企業不付錢,不可能專心地,投入很大力量來實施,沒有積極性。正確的做法是在總體規劃的指導下,采取風險共擔,責任明確,驗收標準清晰的方法來實施。分階段付款、實施和驗收。
4.盲目想少花錢,多辦事。
制造業企業個性很強,企業信息化是一個系統工程,制造業企業要充分考慮性能(包括服務)價格比,不能只考慮價格。因為在制造業軟件中,除了CAD軟件標準化較強,企業可以經過培訓,就直接使用以外,CAPP、PDM、ERP等都要經過對企業的需求進行需求調研,制定詳細的需求分析報告,然后根據企業的實際需求進行實施和客戶化,才能夠真正用起來。對于一個中型企業,一套功能完備的ERP軟件,起碼也要七八十萬、上百萬,而且實施的成本也是很高的,要想實施好,周期也比較長。因此,如果企業盲目希望少花錢,又想實現整個企業的信息化,是難以達到滿意的實施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