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裝備制造業獲長足發展 亟待建立產業集群
2008-06-06 13:41:42

剛剛結束的第八屆中國哈爾濱國際制造業博覽會,通過集中展示國際國內裝備制造業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發展趨勢,不僅為哈爾濱企業的調整改造提供技術支持,也讓人們看到了產業發展中的不足——
穩步推進
裝備制造業是哈爾濱市規模最大的產業之一,是該市經濟發展中的支柱產業。近年來,哈市依托國家實施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發展戰略,著力打造裝備制造業發展,現已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2007年全市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企業實現增加值197.7億元,同比增長14.5%。
經過多年的發展,哈市目前已初步形成門類齊全和配套能力強的裝備制造產業優勢,尤其是在基礎設備、交通運輸設備和專用成套設備等領域具有比較優勢。2007年全市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企業335戶,資產總計達917.4億元,利稅57.2億元,分別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55.7%,42.4%。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企業從業人數11.9萬人。
同時,哈市的部分國有裝備制造企業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大部分改制成為股份制企業,實現了減負、減員、剝離辦社會職能和主輔分離。通過改制,企業的所有制結構得到優化,一批具有較強綜合實力的民營企業正在成長壯大,九州電器、四海科技等一批民營裝備制造業企業在同行業競爭力迅速攀升,為哈市裝備制造業發展起到重要促進作用。
期待破題
雖然哈市裝備制造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是與其它城市相比,規模實力不強、經濟效益不高、產業集中度低等制約裝備制造業發展的因素卻始終存在。
據哈市發改委工業處處長曹廣順介紹,目前,哈市裝備制造業發展速度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工業總產值、工業增加值、資產總額等經濟指標與沈陽、長春、大連等城市比較,差距也較大;哈市裝備制造業企業的技術改造和技術開發投入不足,主要生產設備的數字化、工藝路線的柔性化程度低;部分曾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的裝備,由于技術進步速度慢,優勢正在減弱。而新興裝備產業化的進程緩慢,這些都造成了哈市裝備制造業的整體競爭力下降。 同時,哈市的裝備制造企業普遍存在著組織結構不盡合理,尚未建立起專業化、社會化的分工協作體系的問題。組織形態上的重要缺陷是“大而全”、“小而全”、追求內部配套,社會化分工程度和專業化水平較低,存在著重主機、輕配套,重產品、輕零部件等傾向。
打造產業集群
在《東北地區振興規劃》中,國家將哈大經濟帶確定為一級發展軸線并提出,優先發展哈大經濟帶,為哈市裝備制造業發展提供了極大的政策支持。加之哈爾濱物產資源豐富,產業基礎雄厚,基礎設施完備,智力人才優勢突出,投資環境優良,這些都為哈市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
曹廣順說,今后哈市將從實際情況出發,依托現有優勢,重點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技術裝備和重要基礎裝備,提高現有裝備的成套能力和產品質量及技術水平;選擇若干重點優勢領域,實施重點突破,在立足自主研發基礎上,通過引進消化吸收,通過與國外企業廣泛開展聯合設計、聯合制造,努力掌握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實現再創新和自主制造。注重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大力發展一批高新技術產業裝備,逐步實現自主制造的目標,實現跨越式發展。全面提升一般機械裝備的制造水平和產品質量,加快采用信息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提升改造裝備制造業,推進企業信息化建設,增強裝備制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同時,哈市還將結合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和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充分整合現有資源,發揮哈市現有裝備制造業的比較優勢和產業聚集作用,發展優勢產業群,重點發展電站成套設備、飛機、汽車和關鍵功能部件等產業集群。加快重點產業配套協作生產體系建設,大力推進生產社會化和專業化,逐步形成總裝企業、配套企業和服務型企業有機結合的新的專業化分工協作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