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鐵西:裝備制造業優化升級 "工業生態"不斷改善
2008-06-13 14:22:25
一年前被國家授予“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暨裝備制造業發展示范區”稱號的沈陽市鐵西區,靠推動裝備制造業結構優化升級不斷改善“工業生態”。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工業利稅等主要經濟指標持續高增長的同時,工業區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卻進入了持續的下降通道。一個個生態型園區取代了傳統裝備制造業“大粗黑”的形象。
延伸產業鏈,通過自主創新向高附加值要“綠色利潤”,沈陽鐵西區一批重點裝備制造企業嘗到了科技“智造”的甜頭。重點裝備制造企業普遍加大了科技研發的投入。特變電工沈變集團的變壓器從500千伏發展到1000千伏,沈陽鼓風機集團的乙烯壓縮機發展到百萬噸級,沈陽機床集團自主研發的數控系統,產品升級換代一邊填補了國內空白,一邊在不增加污染的情況下給企業帶來了可觀的利潤增長點。
利用公共制造平臺節能增效是鐵西區的主要特色。原來一廠一個鑄造車間(或分廠),現在全部剝離出來,集中到鑄造工業園區,以現代化手段確保清潔生產。目前,鐵西裝備制造業聚集區內基礎產業集群數達381戶,僅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就聚集了近百戶企業,形成了較完善的產業鏈,配套和協作生產能力大大提高,去年產值實現100億元。高度發達的基礎產業集群延伸了上下游產業鏈,使同一區域內的企業節省了大量人力物力,提高了配套能力、協作生產能力。對污染集中處理,遏制重復建設為鐵西營造了寬松的“綠色空間”。位于鐵西區西部的沈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專門建設了日處理能力達15萬噸的污水處理廠,區域內所有生產、生活用水統一排入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污水處理率達100%。同時,鐵西區對供熱實行統一集中供熱,拆除臨時性鍋爐542家,推廣地源熱泵的環保供熱面積達303萬平方米,極大地減少了面源污染,年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3338噸,年減少煙塵排放量2628噸。
提高環評門檻。今年以來,鐵西區已對12個企業進行了限期整改,并將21個擬入區但因環評不合格的大項目拒之門外。該區堅持控制總量、削減存量的原則,以實施污染治理項目為主線,以政績考核、信息公開為保障,嚴格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沈陽石蠟化工有限公司通過采用水煤漿技術替代燃煤鍋爐,年節約標準煤52795噸,被國家發改委列為節能技術改造財政獎勵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