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業績增逾10倍 沈機崛起三大關鍵詞
2008-07-04 15:58:06

沈陽機床集團新任董事長關錫友認為,如果不是公司堅持自主創新、人才培養和國家對大型裝備制造業的支持,沈機不會有今天。沈陽機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于1995年通過對沈陽原三大機床廠資產重組而組建。
目前,公司資產總額129億元,員工1.5萬人,是國內最大的金切機床制造企業。公司控股沈陽機床(SZ:000410)和昆明機床(SH:600806,HK:0300)兩家上市公司。主要生產基地分布在中國的沈陽、昆明以及德國的阿瑟斯雷本,機床產銷量、市場占有率均居國內同行業之首。
2007年公司實現銷售收入101億元,為2000年近12倍;機床產量8.6萬臺,為2000年12倍;人均實現銷售收入71萬元,為2000年24倍;員工人均收入3.3萬元/年,為2000年3.7倍。短短七年時間,公司由2000年以前僅能維持生存的企業蛻變為業績迅猛增長十倍以上的國內最先進的機床集團。 一、全心聚焦機床主業
“發揮自身相對優勢,集中精力做好機床主業”是公司近年來堅持的最明確經營方針。1996年,公司結合世界銀行項目進行了一次大規模重組,重組后的幾年中,基本形成了由三部分構成的產業結構,即機床主業、機床配套服務業和其它產業。 其中機床產業經資產整理后于96年在深交所上市;機床配套服務業是從原有三個大而全企業中分離出來的支持、配套、服務、后勤業務,屬于企業的負擔部分;其它產業是96年重組以后逐步擴張形成的新產業領域,其中包括房地產、食品飲料、廣告傳媒、生物制藥……
從2002年開始,公司明確提出了“集中精力做好機床主業”的經營方針。這一方針的提出主要基于以下幾點考慮:發揮相對優勢是實現產業成功的首要前提;企業的精力和資源是有限的,只能用于有限的產業方向上;在實施這一經營方針的過程中,公司一直在清醒地把握“加與減”的辯證法;加法:集中精力,集中資源不斷壯大和擴張機床主業;減法:堅持不懈,多種途徑剝離和退出非主營業務。
幾年來,公司始終堅持專心致志做大做強機床主業的經營方針,科學運用加與減的辯證法,一方面堅持做“加法”,通過內涵式增長與外延式擴張兩種途徑迅速做強機床主業;另一方面堅持做“減法”,剝離非主營業務,剝離非經營性資產。目前,一個主業突出、布局合理的跨國跨地區經營格局基本形成。
到目前為止,公司已經成為一個主業特別突出的大型企業集團,2007年經濟規模已經超過100億,而這100億的構成完全是機床主業。公司主導產品為金屬切削機床,重點發展數控機床、大型裝備、成套生產線、核心功能部件等四大類產品,共三百多個品種、千余種規格,市場覆蓋全國,并出口到八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聚焦之下,公司產品和市場結構顯著優化。2007年,公司數控機床產銷量突破2萬臺,中、高檔數控機床成批量服務于國家重點行業核心制造領域;海外市場營業額突破1.5億美元大關,其中數控機床海外市場營業額占60%以上,兩個結構調整邁出巨大步伐。 二、引領國內最高技術水平
在采訪中記者發現,沈陽機床堅持自主創新的決心和信心十足,擁有國內一流的機床技術產品是公司鮮明的特征。沈機集團有關負責人介紹,公司近年來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這一變化是多種變量綜合作用的結果,但是自主創新發揮了決定性的關鍵作用。
董事長關錫友充滿自信地對記者說,“我敢說沈陽機床現在的水平代表了我們國家最高的水平”。
“十五”期間沈機集團完成了多項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項目和“863”項目,如多功能復合加工數控機床,高速、高效數控機床,大型銑鏜數控機床及關鍵技術等;掌握了高速加工中心、五軸聯動加工中心、車銑復合加工中心,重、大型數控機床等高檔數控機床設計、制造的核心技術,開發中高檔數控機床新產品210余種,并全部實現商品化、產業化,已經開始具備為國家重點項目提供成套技術裝備的能力。到目前為止,公司99%以上的數控機床產品都具有自主知識產權。
幾年來,公司通過自主研發和聯合開發等多種途徑,開發中高檔數控機床產品350余種,取得了一大批技術創新成果,培養了一批優秀的技術研發人才,初步形成了以企業為主體、開放式的技術創新體系。
三、“三大重組”夯實發展基礎
2004年初,公司根據企業內外部因素、條件、環境的變化,明確提出了實施“三大戰略轉變”,即:由內涵式增長到內涵式增長+外延式擴張,由本地經營到跨地區、跨國經營,由產品經營到產品經營+品牌經營+資本經營。 在此戰略指導下,先后完成了一系列擴張行動:2004年10月,全資并購德國SCHIESS公司,2004年12月,重組云南CY集團,2005年9月,控股昆明機床。
目前,公司已初步形成了三大業務群的基本架構。根據目前企業內外部條件環境情況看,公司還準備進行新的戰略調整,即從集中精力做強主業,向適度產業擴張方向發展。主要考慮兩個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