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創新求發展 振興民族數控產業——訪武漢華中數控
2008-08-22 10:52:31

31歲是陳吉紅人生的轉折點。當時的華中數控,還是一家校辦企業,處境困難,陳吉紅臨危受命,接手華中數控,開始了他事業上全新規劃。彈指間十年逝去,華中數控也從最初的校辦企業成長為中國數控產業的排頭兵。有今天這樣的規模和實力,華中數控必然有其獨特之處,概括地講就是 “以創新求發展、以產業化為目標,以振興民族數控產業為已任”。作為華中數控的戰略目標,創新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具體地說華中數控的創新性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技術上創新。
華中數控在成立之初,就明確目標——技術創新。華中數控并沒有一味重復國外技術,而是另辟蹊徑,大膽采用了一條與國外完全不同的技術路線,以工業通用微機為基礎的硬件平臺,以DOS、Windows及其豐富的支持軟件為軟平臺,構成開放體系結構的數控系統,緩解了硬件上的“瓶頸”,華中數控在軟件上技術突破,開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華中I型高性能數控系統,確保華中數控在技術方面的領先性和創新性。
二、體制上的創新。
有了過硬的產品和技術,華中數控開始探求管理體制方面的變革。通過大刀闊斧的股份制改造,華中數控明晰產權關系,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在體制上從學校剝離出來,從“校園文化”轉變為“企業文化”,從校辦企業的技術研究者轉變為企業經營者。華中數控利用自身 “產學研”三方面的綜合優勢,研究團隊為企業提供技術,教學體系又為研究團隊和企業培養人才,華中數控完成了從校辦企業到高科技企業的完美轉變。
三、市場定位的創新。
華中數控在市場定位上采取“先占兩廂、后占大道”的市場策略,向數控教學設備及對傳統設備進行數控改造領域進軍,在企業模式上采用“兩頭在內、中間在外”的典型高新技術企業運行體制。目前華中數控的產品重心放在普及型的中高端市場,這部分市場附加值高、利潤率高,過去曾是發那科、西門子、三菱、發格等跨國品牌拼搶最激烈的領域。如今華中數控通過自我創新和不斷完善,具備與國外企業競爭的資格,保住了國內中高檔數控系統的市場。
華中數控一路走來,并非一帆風順,十年前華中數控研究出九軸聯動技術,但是這樣的技術平臺在當時定位過于高端,沒有真正融入市場。從校辦企業走過來的華中數控,當時過于側重研究成果,而忽略與市場接軌。陳吉紅這樣概括當時的情況——超前市場一步可以稱之為“領先”,如果超前三步,那只能稱為“先烈”。
經過這件事情后,華中數控更加看重市場,看重產業與市場接軌,注重“產學研”結合,把科技成果轉化為經濟效益,確保實驗室里研發出來的新產品,符合市場需求,當然除了產品本身,華中數控的銷售、培訓、服務等各項工作也跟得上客戶的要求。
目前華中數控與多家國內知名企業都有合作,華中數控與桂林機床聯合研制的五軸聯動龍門數控機床,與武漢重型機床集團合作研制8米螺旋槳加工七軸五聯動車銑復合數控機床,與大連機床集團合資成立大連高金數控公司,與貴州航空集團建設由180多臺加工中心組成的國產數控系統應用示范車間,包括北一也選用了華中數控的系統,并成為華中數控的股東之一。可以說華中數控大規模進入中國機床行業,改變了國外數控系統一統天下的局面。
科研教學出身的陳吉紅,雖然在商界數載沉浮,但是至今他還保留著文人的儒雅氣質。2006年,陳吉紅被任命為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數控系統分會理事長,此時的陳吉紅已經從行業的角度,思考著數控系統未來的發展。
陳吉紅留給眾人的另一個印象就是注重職業教育,重視數控技能人才培養,目前全國職業院校擁有近七千臺華中數控系統,用這些設備每年為國家培養大批數控人才。事實證明,華中數控的產品,在性能、品質、操作性等方面絲毫不遜色國外。陳吉紅更是不止一次地告誡在校學生:年輕人最成功的不是取得什么樣的學歷,而是具備什么能力?,F在用人單位更加理性,從看重學歷轉向看重能力。只要有信念,年輕人就可以為企業創造價值,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對于華中數控而言,憑借多年來逐步成熟的經營理念和企業文化,以及全體員工不懈的追求和努力,華中數控設立了一個新的奮斗目標,爭取到2010年成為中國第一,躋身世界品牌。正及不惑之年的陳吉紅作為華中數控的總指揮,躊躇滿志、壯志在胸,憑借滿腔熱血,一步步規劃著華中數控的絢麗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