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壯行在中國刀具設計制造培訓課程2008講話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
很高興有機會前來參加這次刀具培訓班的活動。這次活動的發起人楊曉先生是我的老朋友。他早年在國內著名的工具企業上海工具廠服務,后來又先后在Walter、Kennametal等大型國際工具企業工作。多樣的工作經歷,使他能全面的了解國際、國內工具行業的發展狀況,能夠更深切的體會到當前國內工具行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差距。因而對推動我國現代高效刀具發展的重要性有更深入的認識和更大的緊迫感。去年以來,老楊曾多次和我討論過試圖通過咨詢服務、人員培訓等方式,來推動我國現代工具事業的發展。我十分贊同,并愿盡微薄之力幫助搖旗吶喊。
楊曉先生告訴我,這次培訓班的重點是整體刀具。但我從行業發展的角度來看,包括整體刀具在內的各種現代高效刀具,都是我國工具行業發展的薄弱環節。而且我還認為,影響現代高效刀具發展的原因,固然有技術、人才、資金、體制等多種因素,但更重要的是人的觀念。也就是我們能否根據當前全球經濟發展的新環境、新趨勢、新挑戰,樹立科學發展觀,轉變發展方式,把整個工具產業,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所以,我今天發言的內容主要想通過對我國工具行業發展現狀和問題的分析,說明建立科學發展觀,轉變發展方式,對我們整個行業發展前途的重要意義。以期引起業內人士對這一問題的廣泛關注和共識。共同推動我國現代工具事業的發展。
現代高效刀具發展歷程的簡單回顧
大家知道,現代高效刀具是伴隨著現代制造業的需要發展起來的。在國際上,隨著各主要發達國家先后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完成了后工業化發展階段,進入新經濟時代。信息技術迅速滲透到各行各業。在制造業,也迅速以現代數字化制造技術和裝備替代和更新傳統技術和裝備。在這個背景下,原來與之配套的千篇一律的傳統標準刀具,已經完全不能適應制造業新的的發展需要。于是,大約在三十年前,發達國家的工具工業在現代制造業新需求的強勁帶動下,經歷了一場從生產傳統標準刀具到現代高效刀具的深刻變革。首先,在轎車制造業,大量采用“高精度、高效率、高可靠性和專用化”的現代高效刀具,替代了傳統標準刀具。生產效率獲得極大的提高。于是現代高效刀具的發展勢如破竹,迅速推廣到各行各業,替代傳統標準刀具,成為工具技術發展的主流。
發達國家工具工業經歷這場大變革的時候,正值我國改革開發初期。一些信息也傳到了國內。例如,德國一家生產標準刀具和專用裝備的著名工具企業,Rohde Doerrenberg 公司,1984年突然宣布破產。該公司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因發明麻花鉆四輥軋制新工藝而聞名于世。但在這場技術發展的大變革中,卻因墨守成規而被無情的市場淘汰出局。這些教訓在今天看來仍然十分深刻。但在當時,其倒閉原因曾使國內工具業界大惑不解。一批批業界人士出國考察回來都報告說,軋制鉆頭在國外被淘汰,是因為質量不好。顯然,這個結論沒有觸及這場變故的深刻內涵。筆者當時通過和國外同行的深入交流,發現四輥軋制工藝被淘汰的真正原因是,發達國家制造業發展已經進入新時期,對刀具也出現了新的需求,那就是:高效率和多樣化。這種事態發展,導致只適合大批量生產千篇一律標準刀具的軋制工藝被淘汰出局。從此,國外工具企業的發展模式,迅速啟動了從標準化向多樣化的急劇轉變。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時期。筆者當時把這個新的調研結論,及時通過當時的主管部門向全行業作了通報。但卻并未引起我國廣大工具企業的足夠重視。主要有兩點原因。第一、當時我國工具企業正在因大批量出口標準刀具獲得可觀利潤而陶醉,短期利益的追求掩蓋了長遠發展的理性思考。第二、當時我國制造業整體水平較低,現代高效刀具的需求并未提上日程。例如,八十年代中,一汽從美國Chrysler公司引進的第一條488發動機二手生產線,尚屬七十年代水平。線上的刀具基本上是傳統的。所以,一汽牽頭組織各方力量合力攻關,基本上實現了國產化。這件好事,卻給國內一些工具企業造成了一個錯覺,似乎國外先進刀具也不過如此。然而,到九十年代初,情況發生了根本變化。上海大眾、一汽大眾、上海通用等相繼引進了當代先進的轎車生產線。線上使用現代高效刀具,展示了“高精度、高效率、高可靠性和專用化”全新面貌。使國內工具業界感到自己的發展水平已被遠遠拋在后面。開始感到了差距和壓力。但當時國內主要的國有工具企業,正面臨進入市場經濟初期的種種困擾,內部改革占用了主要的精力。想實現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感到力不從心。直到進入新世紀后,才開始輕裝上陣,急起直追。取得了較大的進展。但比國外同行,我們在現代高效刀具領域,至少晚起步二十年。
簡短的回顧歷史,是為了總結經驗教訓。過去,我們很多企業由于過分追求眼前利益,而貽誤了發展時機。那么,現在是到了認清形勢,轉變觀念,急起直追的時候了。繼續墨守成規,必將被無情的市場淘汰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