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初步的統計,光是中國技術就可以替代90%的歐美技術。”當地時間5日,白俄羅斯總理戈洛夫琴科表示,為了回應西方國家對白俄羅斯的制裁,明斯克有意放棄歐洲和美國的技術,改用俄羅斯和亞洲的技術,并且針對西方的民用產品采取保護措施。
-
馬光遠:“躺平”的背后,是一條撕裂的斷層線
-
2018年10月,美國出臺了《美國先進制造戰略》(Strategy for American Leadership in Advanced Manufacturing),這是美國國家科技委NSTC下屬的先進制造技術分委會最新撰寫的報告。重點仍然是如何激活美國制造的創新力,從而維持美國在全球先進制造業的競爭力。
-
6月2日剛發布Harmony OS 2(鴻蒙系統2.0版本)的華為,又有大動作。把鴻蒙(HarmonyOS)最核心的基礎架構部分全部捐贈給了“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各個廠家都可以平等地在“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獲得代碼,根據不同的業務訴求來做產品。
-
近日,技嘉公司稱“選擇低成本、降低質量的方式請中國代工制造”引發軒然大波。低端、廉價、大而不強等刻板印象仍然困擾著我們。
-
加入WTO二十年,中國制造融入了浩浩蕩蕩的全球化洪流,積累了豐碩的成果。而現在,也能看到諸多不利的“國際化逆流”因素。“全球化”是一體化無縫使用全球資源,而“國際化”則是在國家邊界下進行并列的交換。脫鉤這個概念,就是國際化逆流的一種表現。而全球供應鏈,也在對抗經濟性原理,形成站隊選邊的苗頭,這給中國制造意欲再攀新峰帶來了全新挑戰。
-
套用當前的一句流行語,仍處于轉型陣痛期的制造業也開始遭遇日益明顯的“內卷化”壓力。首先要說一下歷史的因素。我國有著全球最全的產業分類和最強的產業鏈供給能力,世界500多種主要工業產品中,我國有220多種產量居全球第一。
-
躺平時代,白巖松翻車了!
-
“馬爸爸”們面臨的敵意,為什么愈來愈多……
-
復雜產品的供應鏈彼此環環相扣,缺失任何一環,都會影響到整個行業。疫情指出,中國制造一度供應中斷,影響波及全球,使許多企業重思如何應對供應鏈安全風險。結論是:多元化布局產業鏈。
-
“年輕人正‘逃離’制造業”“中國制造正被外企拋棄”“越南、印度的制造業在崛起”……近幾年,追問中國制造業發展之困,乃至唱衰中國制造業的聲音時有響起。
-
5月20日,天津市國資委和中國通用技術集團在世界智能大會期間舉行深化戰略合作備忘錄簽字儀式,雙方將共同出資100億元在津打造一流機床裝備制造企業,成為落戶天津的中央企業二級總部。
-
作為后疫情時期首個舉辦的世界機床工具名展,第十七屆中國國際機床展覽會(CIMT2021)在前不久剛剛落幕,本屆展會不僅展示了豐富的世界先進制造技術和機床工具產品,更是釋放出了“新環境下制造業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期”這一強烈信號。
-
中國制造業的減速來得過早、過快,制造業占GDP比重早熟型下降,需要遏制!!
-
技術和制造升級將是決定中國未來三十年發展的關鍵,能不能取得長足進步,邁入技術/制造一流強國之列,需要各方面資源的共同作用,資本在其間會扮演重要角色。
-
中國目前最大的工業軟件企業屬于華為技術。但即使華為十分強大,但在設計產品時,仍然需要用到美國的三家軟件公司Synopsys、Cadence、Mentor提供的EDA(電子設計自動化)軟件工具。
-
巴以沖突:誰是贏家?
-
中美產業鏈戰爭——美國終將面對的大敗局
-
澳大利亞損失的中國訂單,全被美國搶走了!
-
從自信到恐懼: 逆轉美國國運的20年
共9832條記錄,每頁顯示20條,當前第105/492頁
[首頁] [上頁]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下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