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亞美尼亞前任國防部部長卡拉佩特揚在一次發言中痛批印度武器不靠譜,到貨這么多年,仍舊無法正常使用。其中不少武器已經“失靈”一年多,既無法開機,也無法開火。反觀阿塞拜疆靠著中國貨,頻頻占據優勢,尤其是阿塞拜疆手中的中國遠程火箭炮,除了威力大,精度高之外,射程也非常遠,常常發揮出了“戰略武器”的作用
-
進入2023年后,隨著我國疫情防控形勢的平穩過渡和社會經濟生活的逐步恢復正常,機床工具行業的生產與銷售活動也呈現平穩恢復態勢。在1月至7月期間,該行業的主要經濟指標如產量、產值、訂單量等都有穩健增長或趨于穩定的跡象,表明市場需求回暖,同時國產機床產品正加速向智能化、高端化方向邁進,進一步提升在國內乃至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
原標題:王志綱重磅演講:再不出海,就該出局了!從世界格局講到了中國方向,著重強調了今年的主旋律“新質生產力”,新基建、新能源、新智造、新消費都將迎來新的發展機會
-
近年來,中國的光刻機技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令世界矚目,甚至讓ASML公司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
-
中國網絡明星平臺,它們令人眼花繚亂的成功,會引發經濟、社會和政治問題,因而迫使美國、法國、韓國等國展開保守主義攻勢
-
2020年8月1日,作為一家德國南部機床專業制造商,EMAG收購位于下弗蘭科尼亞州阿爾澤瑙Alzenau、專門生產CNC立式車床和立式軸車床的德國Scherer Feinbau舍勒機床公司
-
俄方借款的具體操作流程是,俄羅斯銀行發行以人民幣為結算的國債,由中國這邊購買。俄財長透露,俄方已經將引入人民幣借款,納入到了俄羅斯的預算法當中了。當下只要是俄羅斯的政府和企業,都有資格在本國市場上,直接用人民幣借貸了
-
國人期待已久的轟20戰略轟炸機,很快就會問世。這意味了什么呢?
-
如果說,在“中美國”時代,新資產階級如何選擇(即選擇依附西方,還是選擇加入中國式現代化),還不是那么緊迫的話,那么,在美國決心與中國脫鉤,決心打斷中國現代化進程的情況下,新資產階級何去何從,已迫在眉睫!農夫山泉遭遇的危機,只不過折射了這個問題的嚴峻性。
-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先富后,人們希望你帶動后富,而不是把所有財產都轉移到美國,去宣誓效忠美國
-
令人津津樂道的炮彈產量上,俄羅斯已經做到了年產300萬發的水準。那么,這樣的水平對于中國來說,屬于什么水平呢?據媒體此前的粗略統計,中國過去30年共計生產超過了2億發炮彈,年產量平均在700~800萬發之間,而且這還是沒有社會資源動員,僅維持日常需求和戰備庫存的情況下。如果中國工業能力全開,俄羅斯的炮彈年產量,中國實際上1個月就能搞定
-
因為胡錫進總是強行找一些所謂的東西來代表中國,代表中國民營企業家。但是他找的那些理由,老百姓從來都不認!那些只能代表胡錫進他自己的想法。商業有商業的規則,消費者對某個品牌的喜愛永遠只能發自內心,這是永遠不可能強加于人的。別說胡錫進,連上帝都沒有這個本事。胡錫進這樣的強掰只能讓消費者產生更加嚴重的逆反心理和厭惡心理。他試圖維護某個品牌或企業,最終的結果只能讓事情雪上加霜
-
農夫山泉出事了,這是農夫山泉的不幸,卻是中國人的大幸。這標著中國各民族各階層的民族資產階級意識正在覺醒,這種蓬勃而向上的激情將推動我們國家,向著更加強大和繁榮的方向前進,成為民族復興的中堅力量
-
是異軍突起,是另辟蹊徑,是別開生面,換個賽道再玩。回頭看,中國新能源汽車把美西方遠遠拋在了后面
-
中德兩國在過去幾十年中的互補性經貿關系正在轉向激烈競爭,隨著中國企業競爭力的不斷加強,德國在汽車、工業機械等傳統優勢競爭產業中,不僅在中國國內市場,而且在其他第三方市場都面臨著中國競爭對手的激烈競爭。報告認為這種競爭關系的不斷加劇可能會引發德國內部對華經貿立場的強烈反彈
-
德國機械設備制造業聯合會(VDMA)表示德國機械制造業在2024年1月獲得的訂單量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0%。其中,來自德國的訂單降幅為11%,高于國外的9%。德國機械設備制造業聯合會首席經濟學家拉爾夫·維切斯(Ralph Wiechers)認為:“全球經濟復蘇仍需時日,德國的經濟增長預測甚至已被下調
-
“中國制造2025”在去年,也就是2023年基本上已經完成,而且大部分超標完成。所以“2025中國制造”都已經是一個歷史文件了
-
數控機床是一種通過計算機程序控制的機床,可以實現高精度、高效率的加工,其特點:加工精度高、生產效率高,一般分為數控機床、加工中心
-
2023年,美國向中國進口了7.4萬輛汽車,占據中國汽車總出口量的1.4%!占據中國總產能的0.25%!俄羅斯去年進口了90.9萬輛中國汽車,是美國的12.2倍。光一個泰國,都進口了17.6萬輛中國汽車,是美國的2.3倍。結果美國選擇了閉關鎖國,美國說:以后我不和你玩了,不進口中國汽車了,我看你怎么辦?
-
智能機床、數字化、自動化技術對于智能制造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支撐作用。在數字化的推動下,未來工廠的生產計劃、生產組織、制造過程以及產品銷售和售后服務等階段都需要提供必要的數據來支撐,這些數據之間的互聯互通是智能制造的基礎
共9806條記錄,每頁顯示20條,當前第31/491頁
[首頁] [上頁] [28] [29] [30] [31] [32] [33] [下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