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能很多小伙伴看到“統一大市場”這個詞,跟我體會是一樣的:啥?咱們國家還不是統一大市場?
那就得看要跟誰比,如果跟印度比,他們各邦還在對別的邦過來的商品征稅,我們比他們稍微領先了70多年。
-
人類締造了前所未有的經濟體系,它史無前例的強大,也史無前例的脆弱。
如果說擊穿醫療體系的底線,比的是整個醫患供需,而一個千億、甚至萬億產業底線的擊穿,可能只是封住幾家零部件工廠。
-
一場供應鏈危機,正在席卷中國的汽車業。
4月9日,蔚來汽車通過官方App宣布暫停整車生產。同時,特斯拉也宣布停產。
話音剛落,長城汽車旗下熱銷款SUV坦克300,宣布自4月14日起暫停生產,原因是受上海、江蘇、吉林等多地疫情影響,這個車型涉及的8家供應商也已經停工、停運了。
-
從德國工業看歐洲制造業的未來,歐洲注定無緣第四次工業革命
-
自從四年前,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后,華為就陷入了芯片斷供危機。
因為缺芯,華為2021年營收銳減2500億元,跌幅近三成。
就在大家都為之揪心時,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官網上,一份華為的專利申請讓人們看到了一線曙光。
-
上海封控半個多月了,城內的人期盼疫情好轉,城外的人和城內的人一樣焦急,都期望上海的疫情盡快好轉。
不同的是,城內的人想恢復正常的生活,城外的人想恢復正常生產。
半個多月的封控,物流也停運了,上海城外的工廠,很多原材料都快消耗完了,快無米下鍋了。
-
舔狗舔不來憐憫,跪求求不來技術,買辦更是買不來合作與同情。
核心科技的東西,只能掌握在自己手里,也必須掌握在自己手里。
-
周末,《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橫空出世。
有人看到統一市場,就聯想起計劃經濟和統購統銷。
這是誤判。
-
雜種邏輯:最近出現一種論調,說中國收儲了全球60%的大米,51%的小麥,而中國人口只占全球人口18%,所以是不道德的
-
如果從3月中旬算起,上海的疫情一個月了,從數據上看,拐點還遠遠沒到。
毫無疑問,上海是受本輪疫情影響最大的城市,但要說這輪疫情最辛苦、最拼命的城市,不是上海,是蘇州。
蘇州太難了!
-
最近,中國最親密的鄰國巴基斯坦出現了罕見的政局動亂。
巴基斯坦總理伊姆蘭·汗被反對黨“逼宮”,險些丟掉控制權,雖然最終以“外國干預”為由否決了不信任動議,但是巴基斯坦議會被解散,伊姆蘭·汗也被解除了總理職務,新的大選將在90天內舉行。
-
一直被視為抗疫模范生的上海,此刻正在巨大的疫情壓力下努力前行。
我4月6日中午開始寫這篇文章。在前一天即5日0—24時,上海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311例和無癥狀感染者16766例。
-
在清明假期的第一天,比亞迪宣告了燃油車歷史的終結。
比亞迪汽車在官方微博表示,“自2022年3月起停止燃油汽車的整車生產。未來,比亞迪在汽車版塊將專注于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業務。”這意味著比亞迪成為全球首家正式停產燃油汽車的車企。
-
3月底,美國財政部外國資產管制局發布了一項新的通用許可證,將俄羅斯礦物肥料排除在可能的制裁之外,這些對農業至關重要的化學產品,與藥品、農產品和醫療產品一樣被列入基本商品清單。通俗地說,美國解除了對俄羅斯化肥的制裁。
-
焦慮的中小企業,疫情中每天都在算錢、數日子……
-
很多人不懂為啥歐洲跟著美國制裁中國和俄羅斯,原因出乎你意料!
-
如果把俄羅斯換成中國,美國的手段會更狠毒,中國要做哪些準備?
-
俄羅斯有今天,是因為被西方媒體長期滲透的結果,推特和臉書在俄羅斯暢通無阻。
西方媒體所謂的言論自由,在蘇聯解體之前,是讓俄羅斯否定自己的英雄,將衛國戰爭的卓婭描述成縱火犯、神經病,而后到今天徹底否定蘇聯在二戰中的功勛,不允許發布蘇聯如攻占國會大廈這樣的歷史照片,直至將蘇聯定性為二戰的發起國。
-
日本媒體:全球制造業的變革趨勢——中國全面替代的時代來臨
-
不久前,本田汽車旗下豪華品牌謳歌將退出中國市場的消息紛沓而來。更多公開細節流出:相關經銷商或已停止銷售該車型;北京唯一家4S店廣汽Acura北京金港店已經正式停止銷售謳歌……截至目前,本田中國尚未正式回應。但在外界看來,謳歌在華的衰落,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共9820條記錄,每頁顯示20條,當前第84/491頁
[首頁] [上頁] [81] [82] [83] [84] [85] [86] [下頁] [尾頁]